扩大消费需求 促进国内循环

2021-07-26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韩振普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重大冲击,我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出现负值,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经济增长为负值。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我国成为唯一一个保持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国家。根据当前国际及国内复杂的经济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互促双循环新格局。中共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指出,立足国内大循环,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建设。我国具有扩大内需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市场优势,消费市场和消费能力巨大。我们要重视消费需求在促进国内大循环、拉动经济增长中的的重要作用,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促进国内循环的战略重点,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扩大消费需求就要提高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升级,使消费者“有钱可花”、“有钱敢花”、“有钱能花”。这就需要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增强消费信心、增加有效供给等方面建立起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第一,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提高人民收入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消费能力的保证,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具体体现。中共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要保证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调节过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扩大中等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首先要将扩大就业作为居民增收的主渠道。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就业受新冠疫情冲击,难度大,问题多。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扩大就业数量,提升就业质量。鼓励中小微企业发展,大力发展各类服务业,增加就业吸纳能力。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加大对职业教育、技能教育等在职培训的公共投入,培养劳动者技能。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农民工就业以及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放在重要位置,大众创业就业。进一步改善就业的公共服务,完善就业保障制度。充分利用公益性岗位,帮助残疾人、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其次要坚持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要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障标准,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在城镇,增加居民投资渠道,提高居民的股息、利息、红利等资产性收入;在农村,在稳定农民对土地承包拥有长期物权的前提下,促进土地流转、入股和变现,使农民获得稳定的收入。再次,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的调节力度。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垄断行业与其他行业就业人员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改变社会财富向垄断行业和资本所有者集中的局面。另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要坚决打击取缔各种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第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是社会的“稳定器”,“安全网”,“调节阀”。社会保障制度是重要的民生工程。社会保障能够调节收入分配、纾解社会矛盾、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保尽保,并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健全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地位,加快城市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让广大中低收入者安居乐业。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减轻居民的生活压力,减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增强居民的消费意愿,释放居民巨大消费潜力。

  第三,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居民预期收入增加,基本社会保障有保证,就会增强未来信心,改善消费预期,增加消费支出。在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让居民大胆消费,放心消费,健康消费。要加大市场秩序整顿规范力度,加强对商品质量的监管、监督、检查,特别是加大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对于危害消费者身心健康的事件要坚决打击,严厉惩罚,情节严重的让其倾家荡产,绝不手软。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组织体系,完善有关消费者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广大消费者创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同时还要引导居民科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节约型消费,杜绝浪费,提倡“光盘行动”。要进一步改善市场的法制环境、信用环境,鼓励诚信经营,营造一个讲诚信守信用的良好市场氛围。

  第四,切实增加有效供给。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不断扩大优质消费品、中高端产品的供给,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一是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提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二是要完善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优化消费产品的供给结构。三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以科技进步来提升新产品的质量与功能,使更多高新技术产品走向市场,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四是注重培育新的消费热点,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大力发展信息通讯、文化教育、绿色饮食、休闲旅游、健康保健等能够提升生活品质的行业和产品,满足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与升级。五是要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导向作用,根据消费需求引导生产结构调整,形成有效供给。针对不同收入层次、消费偏好、地域分布等,增加不同的有效供给,满足不同收入群体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形成需求引导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均衡。六是要畅通商品服务流通渠道。破除地方保护、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等妨碍市场流通、市场统一的体制机制,建立统一、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减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流通效率,繁荣市场。七是积极发展消费金融,不断提高消费便利性。充分发挥消费信贷对消费需求的带动作用,支持居民合理的消费需求增长。

  第五,注重扩大农村消费。“三农”工作始终是我们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之际,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我们要巩固脱贫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保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乡村振兴中,生活富裕是根本。生活富裕也是扩大农村消费的根本。在稳步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推动城乡生产和消费的有效衔接。加快农村公路、电网、物流、信息网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快递进农村,扩展农村消费领域。教育引导农民移风易俗,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