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包容性”,保持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2023-06-19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

  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

  “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大唐芙蓉园初夏夜,伴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吟诵,64名舞者左手执籥、右手秉翟,向出席中国—中亚峰会的贵宾献上中国古代最高礼仪舞蹈八佾舞。礼乐交融、文韵悠悠,大度雍容、如梦如幻,展现出中华文化包容四海的精神风貌。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集千古之智,纳四海之慧。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5000多年不间断的历史传承中兼容并蓄、创新升华。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我国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与此同时,中华文明始终以开放胸怀同世界其他文明开展交流互鉴。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

  新思想指导新实践,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倡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指出“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等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强调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在希腊,参观雅典卫城博物馆,共赴“文明之约”;在埃及,漫步于卢克索神庙,回忆中埃文明交流往事;在印度,参观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庙群,畅叙文明互鉴的悠久渊源……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以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外交”,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从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到创立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举办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文明特质,着眼于当今世界开放包容、多元互鉴的主基调,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着力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不遗余力促进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相互启迪,探索出一条交流互鉴、美美与共的文明之路,让各国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熠熠生辉。

  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各国文明的养分,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让中华文明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让中华文化所蕴含的理念与智慧跨越时空、超越国度,为时代发展提供正确指引,为人类文明作出中国贡献。

  文明是多彩的,文明是平等的,文明是包容的。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回溯历史,中华民族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也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展望未来,增强文化自觉,保持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我们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学习时间|做好文化“两创”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山东是文化大省,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素有“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美誉,在这里诞生了孔子、墨子、孙子、书圣、医圣、农圣、工圣等众多名家智者。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赓续历史文脉,山东责无旁贷,[详细]

    06-18 18-06 大众网 分享
  • 扑下身子 沉到一线

    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沉下心来,甘当人民群众小学生,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关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的具[详细]

    06-07 10-06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自立自强勇攀科技高峰

    无限风光在险峰,科技创新同样如此。使命召唤,梦想催征。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传承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广大科技工作者定能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闪耀在强国复兴的伟大征程。[详细]

    06-07 09-06 人民日报 分享
  • 学习时间|强国复兴有我,做新时代好少年

    2023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谈到新时代中国好儿童时,给出这些关键词: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这二十四字箴言饱含了总书记对少年儿童深深的期许。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中国特[详细]

    06-01 15-06 大众网 分享
  • “交汇点”就是“突破口”

    采访时,江俊告诉记者:了解到“机器化学家”后,不少科研人员主动前来交流合作,带来一些新的交叉研究课题。遵循科技创新规律,拥抱学科交叉融合趋势,推动前沿探索、协同研究,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收获更多原创成果。[详细]

    06-01 15-06 人民日报 分享
  • 深刻把握坚持胸怀天下的科学内涵

    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崇高情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立场观点方法。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要拓展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在世界舞台上拓展中[详细]

    05-31 12-05 人民日报 分享
  • 深刻把握坚持胸怀天下的科学内涵

    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崇高情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立场观点方法。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要拓展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在世界舞台上拓展中[详细]

    05-31 12-05 人民日报 分享
  • “藏粮于技”先要授农以技

    站在田边,韩凤香躬身抓起一把泛着油光的黑土:“这就是秸秆还田技术养‘肥’的地。”服务粮食增产、土地保护、农民增收,先进农技的重要性日渐深入人心。下“绣花”功夫,做长久文章,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农技推广环境,培育更多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农业人才,农业[详细]

    05-31 12-05 人民日报 分享
  • 守住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

    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保护黄河是事关民族复兴的千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念兹在兹,挂念于心。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黄河流域各省区都要坚持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详细]

    05-29 14-05 学习时报 分享
  • 数字职业拓展就业新空间

    上个月,被舆论冠以“力度前所未有”的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方案正式推出。在此之前,《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入选名单》公布。这些助力劳动者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拥抱新经济新职业的举措,带给人们不少鼓舞和启发,也赢得广泛称赞。人们也由此期待,各主体“[详细]

    05-29 14-05 光明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