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粮减损是一项系统工程

2023-07-03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吴学安

  目前,全国小麦主产区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应当看到,粮食在收割、储存、加工等环节的损失现象一直存在,节粮减损相当于粮食增产,是粮食增产的“无形良田”。粮食收获、储藏、加工对于节粮减损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倡导“新食尚”,树立崇尚粮食节约的文明理念也至关重要。

  作为粮食生产大国,我国粮食节约减损的任务十分繁重。从中长期看,国内粮食供求仍将处于紧平衡态势,减少收割、储存、加工等环节的损失,客观上就是增加产量,有利于提高粮食供给能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推进节粮减损意义重大,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并行,抓好节粮减损,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粮食损失浪费问题不容忽视。以玉米为例,损耗率每降低1%,每亩就能为农民“抢回来”约20斤产量,按市场价格估算,每公顷可让农民增收约300元。此外,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粮食损失和浪费现象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已经从以往的“损失高、浪费低”转变为“损失降低、浪费升高”。

  节粮减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链条长、范围广、环节多。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施策,促进粮食“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节约减损协同联动。就目前来看,还应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树立“减损就是增产”的观念,推动全社会更加重视粮食减损问题。着眼未来,需进一步完善粮食和其他食用农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标准,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引导适度加工和综合利用,推进粮食收购、储存、加工和物流运输环节减少损失,切实降低损耗。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节粮减损涉及经济社会、科学技术、政策法规等诸方面因素,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努力,久久为功。

  (摘编自《湖南日报》,原题为《节粮减损就是增产》)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学习时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重温经典红歌迎“七一”

    在“七一”建党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重温经典红歌,感悟信仰力量。[详细]

    07-01 10-07 大众网 分享
  • 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

    沂蒙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在沂蒙山区形成的一种伟大精神风貌,它体现了中国人民与国家和民族共同奋斗、共同前进的决心和勇气。沂蒙精神在新时代仍然熠熠生辉,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进步具有深远影响。[详细]

    07-01 10-07 大众网 分享
  • 为人类法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全球治理体系正处于调整变革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提高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做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国际传播,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译介阐释,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详细]

    06-27 10-06 人民日报 分享
  •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的创新性,扎根中华大地,继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和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详细]

    06-27 10-06 人民日报 分享
  • 学习时间|做好文化“两创”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山东是文化大省,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素有“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美誉,在这里诞生了孔子、墨子、孙子、书圣、医圣、农圣、工圣等众多名家智者。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赓续历史文脉,山东责无旁贷,[详细]

    06-18 18-06 大众网 分享
  • 扑下身子 沉到一线

    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沉下心来,甘当人民群众小学生,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关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的具[详细]

    06-07 10-06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自立自强勇攀科技高峰

    无限风光在险峰,科技创新同样如此。使命召唤,梦想催征。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传承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广大科技工作者定能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闪耀在强国复兴的伟大征程。[详细]

    06-07 09-06 人民日报 分享
  • 学习时间|强国复兴有我,做新时代好少年

    2023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谈到新时代中国好儿童时,给出这些关键词: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这二十四字箴言饱含了总书记对少年儿童深深的期许。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中国特[详细]

    06-01 15-06 大众网 分享
  • “交汇点”就是“突破口”

    采访时,江俊告诉记者:了解到“机器化学家”后,不少科研人员主动前来交流合作,带来一些新的交叉研究课题。遵循科技创新规律,拥抱学科交叉融合趋势,推动前沿探索、协同研究,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收获更多原创成果。[详细]

    06-01 15-06 人民日报 分享
  • 深刻把握坚持胸怀天下的科学内涵

    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崇高情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立场观点方法。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要拓展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在世界舞台上拓展中[详细]

    05-31 12-05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