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好利用好工业文化资源

2023-07-18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何映昆

  文化被视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作为众多文化形态的一种,工业文化是在工业发展进程中衍生、发展而来的。我国积累了丰富的工业文化资源,如何利用好、传承好这部分文化资源,对于建设文化强国、激扬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文化资源,既包括历史上人类工业活动产生的艺术品和手工艺品、遗址遗迹、文献出版物等,也包括工业化产生的各类人文资源。回溯既往,从一系列遗址遗迹以及古代典籍的记录中,可以窥见中国古代工业文化的一角。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如今,我们构建起门类齐全、世界上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这一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催生了实业报国等影响至今的思潮,形成了大量工业遗产,铸就了大庆精神、工匠精神等一批宝贵精神财富。这些工业文化资源,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开拓进取、不懈奋斗的生动写照,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将工业文化资源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我国是工业文化资源大国,如何将这些文化资源以贴近当下欣赏习惯的形式呈现出来,需要进行深度挖掘、大胆创新。比如,近些年颇为流行的工业旅游,将工业遗址遗迹与其他文化元素相融合,打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旅游景观,让游客领略到工业文化的独特魅力。当前,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互联网、数字技术等对工业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值得重点关注、充分挖掘。还要看到,工业文化资源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在各类教育培训中用足用好工业文化资源,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文化支撑,有利于促进产业和科技创新,推动我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

  与此同时,还要加快塑造和传播新时代中国工业形象。如今,我国在工业互联网、清洁能源、节能降碳等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并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帮助后发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如何将中国工业的这些新形象、新气象展现出来、传播出去,提升我国工业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也是现实课题。要进一步擦亮产业名片,提高中国制造品牌影响力;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作用,创新工业文化载体,打造数字博物馆、沉浸式工业旅游景区、数字文化街区等。与时俱进、创新方式方法,才能让更多人了解工业,积极参与工业文化传承发展。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挖掘好、利用好工业文化这笔宝贵财富,定能激励更多人投身工业现代化建设,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战略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重要思维方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战[详细]

    07-05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厚植开放优势

    以放开搞活汇发展之力、聚创新之势。做好“放”的文章,就要培育“放”的多元主体,“放”出经营主体的活力、基层一线的动力、社会各界的合力、群众创新创业的潜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建立“亲清政商关系”的内涵意义与路径,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帮企业解难题,[详细]

    07-05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当好科技与田野的桥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将秉持初心、努力奋斗,继续发挥专业所长,努力钻研出更多成果,在乡村振兴中作出新的贡献。[详细]

    07-05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厚植开放优势

    以放开搞活汇发展之力、聚创新之势。做好“放”的文章,就要培育“放”的多元主体,“放”出经营主体的活力、基层一线的动力、社会各界的合力、群众创新创业的潜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建立“亲清政商关系”的内涵意义与路径,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帮企业解难题,[详细]

    07-05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当好科技与田野的桥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将秉持初心、努力奋斗,继续发挥专业所长,努力钻研出更多成果,在乡村振兴中作出新的贡献。[详细]

    07-05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

    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把基层政权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才能稳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详细]

    07-03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站立在浸润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大地上,手握科学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沐浴文明辉光,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不断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我们信心满满、底气十足![详细]

    07-03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学习时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重温经典红歌迎“七一”

    在“七一”建党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重温经典红歌,感悟信仰力量。[详细]

    07-01 10-07 大众网 分享
  • 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

    沂蒙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在沂蒙山区形成的一种伟大精神风貌,它体现了中国人民与国家和民族共同奋斗、共同前进的决心和勇气。沂蒙精神在新时代仍然熠熠生辉,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进步具有深远影响。[详细]

    07-01 10-07 大众网 分享
  • 为人类法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全球治理体系正处于调整变革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提高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做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国际传播,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译介阐释,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详细]

    06-27 10-06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