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个人兴趣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

2023-10-08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姚檀栋

  姚檀栋

  我的科研生涯是与青藏高原紧密连在一起的,在近50年科研工作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只有把个人的兴趣与国家需求、人民需要紧密结合,科学研究才有意义。

  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颁布实施。中国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把守护好青藏高原落到实处,努力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

  科技的发展既要实现重大创新,又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驱动力。第二次青藏科考,正是发挥了这一作用,为这部法律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发起于20世纪70年代、持续了近20年的第一次青藏科考,是我国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对约260万平方公里的高原进行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填补了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的空白,全面完成了青藏高原基础调查,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扎实的科学依据。

  2017年,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我们动员国内优势科研力量,跨部门、跨领域,组织了十大任务,2200多个科考分队22000多人次,持续开展了覆盖青藏高原亚洲水塔、喜马拉雅、横断山高山峡谷、祁连山-阿尔金山、天山-帕米尔等五大综合区内的19个关键区全域科考。我们围绕青藏高原地球系统过程及其环境变化这一关键科学问题,聚焦亚洲水塔、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高原“双碳”潜力、江河湖源变化、极高海拔环境、灾害风险、战略资源远景、重大工程环境保护高寒环境人类适应、地球系统综合观测与预警平台等科考内容,推动了世界级原创成果产出。

  正是这样坚实的科学基础,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制定提供了有力保障。比如,提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系统规划,除了山水林田湖草沙,还要特殊考虑冰,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的地球系统保护修复治理;再比如,总结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特点及相关特殊性,科学厘定立法涉及的生态环境保护内容。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明确将科考列入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任务,这对我们未来的科考方向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将围绕科技支撑该保护法实施,加强生态环境系统变化规律研究,加强雪山冰川、江河湖源生态保护,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修复,加强冰冻圈灾害评价和监测预警,构建广泛的监测网络平台体系,实现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地球系统科学突破和地球系统管理。

  在第二次青藏科考中,一代新人正在成长。我相信,他们必将承前启后,为研究青藏高原、保护青藏高原实现更大创新,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姚檀栋,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总书记引领我们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

    文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标志。五千多年来,中华文明犹如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一路奔涌、浩荡向前,历经风雨绵延不绝,饱经沧桑历久弥新,在人类文明史册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详细]

    10-08 10-10 光明日报 分享
  • 读懂中国对当今世界发展至关重要

    展望未来,中共二十大制定的发展蓝图将在实践中得到落实,并将深刻影响整个世界。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冰中两国必将迎来更多互利共赢合作的机遇。[详细]

    10-08 10-10 人民日报 分享
  • 让传统节日更好浸润时代人心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中秋节是团圆的象征、情感的寄托、文化的纽带。让我们共同感受中秋意蕴,深入体会其中蕴含的精神、价值与能量,更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赓续传统中走向未来。[详细]

    09-29 10-09 人民日报 分享
  •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重要部署,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详细]

    09-28 11-09 人民日报 分享
  • 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是必须迈过的坎,每个产业、每个企业都要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往前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详细]

    09-28 11-09 人民日报 分享
  • 讲好大运河故事 擦亮中华文化名片

    讲好大运河故事,要更好利用中外文化交流的各种场合、各类平台,抓住有利时机加强对大运河文化的宣介推广。国际论坛、展会展览、体育赛事等形式多样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为我们讲好大运河故事提供了重要平台,是传播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窗口。当前正在举办的杭州亚运会,[详细]

    09-28 11-09 人民日报 分享
  • 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

    过去的辉煌属于人民,未来的征程依靠人民。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国共产党人有能力、有责任揭示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不断推进理论创[详细]

    09-21 10-09 人民日报 分享
  • 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更是[详细]

    09-21 10-09 人民日报 分享
  • 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围绕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指[详细]

    09-21 10-09 人民日报 分享
  • 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详细]

    09-20 10-09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