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伟力|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 积极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2023-12-18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蔡威熙 刘成成

  蔡威熙 刘成成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国家重大文化工程。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为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塑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理念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积极探索,既是对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传承赓续,也是增强文化自立自信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应有之义。

  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长期的大一统传统,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典型代表,内蕴“向内凝聚”的统一性追求。黄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活动、民族交往的活跃区域,时至今日,大量文化遗产、文明旧址在流域内被保存下来,成为探寻民族精神的宝矿。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凝聚着中华儿女的情感认同,是象征文明统一的文化见证,有着非凡的传承价值。

  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理论贡献,也是民族发展的源动力。作为民族发展最持久的力量,坚定的文化自信源于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感知和对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化溯源性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的“魂”之所在,也是文明复兴的“根”之所在,推动中华民族发展需要从黄河文化中获得自信之源。回望历史,黄河流域儿女在生产实践中形成了艰苦奋斗、不畏挫折、勇于开拓的精神品格,铸就了自立自强的文化底色,黄河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秉持文化自信建设理念,为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践行新时代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将“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是对这一文化使命的生动践行。作为盘活黄河文化资源、推动黄河流域文化产业繁荣的重要举措,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打造文化强国重要载体、形成中华文化认同重要纽带、塑造大河文明创新传承典范、建设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为建设目标,将新时代文化使命融入建设理念。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必将为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文化强国建设以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发挥关键作用。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发展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文化发展根本原则,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发展思路提供科学指引。

  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阐释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不断深化理论认识,形成了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和强大的实践伟力。历史上,黄河流域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长期的人类活动在创造灿烂中华文明的同时,也加剧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将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有助于沿黄区域实现人与自然、文化与环境和谐共生的价值目标,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落实。

  习近平文化思想擘画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举措作出了科学部署。黄河流域内汇集了标识性的文化基因和文化景观,通过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黄河文化符号被具象化、形象化,在推广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文化宣传和文化传承的效果。此外,黄河公共文化空间的打造也是在凝聚中华文化共识,对于提升黄河文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意义重大。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繁荣中华文化的一大途径,也将为文化强国目标实现提供有效助益。

  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明确了一切为了人民的文化发展立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立场。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贯穿文化工作方方面面,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为核心价值追求。黄河公共文化空间的打造不仅是对黄河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能够带动周边文旅开发程度和服务水准,强化流域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从而促进文化效益的产生和转化,提升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公共服务功能和文化惠民水平,让人民群众在领略山河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助推黄河成为永远造福中华民族的幸福河。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践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的历史方位下,科学把握国情世情深刻变化,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原则要求、总体方略、实践路径等重大问题,为引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一,保护优先,强化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高度重视,展现了强烈的文明担当、深沉的文化情怀。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将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放在优先位置,严格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的文物工作方针,在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积极作为。例如,山东省泰安市持续开展黄河流域文物资源调查,摸清文物资源分布情况,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在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上取得积极成效。让文化说话、让历史说话、让环境说话,是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作为文化传承重大项目建设的基本职能,要在整合文化遗产基础上,创新文化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使文化资源“活起来”进而“火起来”。

  第二,文化引领,彰显特色。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中华文明的深刻表达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坚实回应。黄河流经9个省区,流域面积辽阔,流域自然、人文条件差异巨大。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以文化为引领,充分考虑地域广泛性和文化多样性、资源差异性,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保护与传承的关系。例如,山东省济南市在挖掘文化特色方面持续努力,积极打造一批民俗文化重要支点,对明水古城、宋风古城等在建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推出文化创意产品,引导剧本艺术、沉浸式演艺等新兴业态发展,在文化品牌塑造上回应中央要求,建设融合地域、人文、情感的公共文化空间,打造人情味浓厚的文化综合体。

  第三,积极稳妥,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一项新任务,推进任务落实必须强化全球视野、中国高度、地方特色,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创新。要把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区分开来,提出精细化和创新性的举措,探索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尽管还在探索阶段,但已经涌现出一些好模式好做法,如山东省加大宣教培训力度,实施国有建设用地考古前置改革,突出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并建立了滚动推进和要素跟进的项目落地机制,为改革创新提供了经验。

  作者:蔡威熙 刘成成,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激活民间艺术的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陕北粗犷豪迈、关中深沉敦厚、陕南钟灵毓秀,三秦大地孕育出风格迥异的民间艺术。如何让融进人[详细]

    12-15 11-12 人民日报 分享
  • 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

    在强化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上作表率,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加强自身建设,严格按照权限、规则、程序开展工作,严防“灯下黑”“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始终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廉,锻造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规范监督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详细]

    12-15 11-12 学习时报 分享
  • 在开放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疆不再是边远地带,而是一个核心区、一个枢纽地带”的表述令人印象深刻。面向未来,发挥独特区位优势,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新疆一定能在“东联西出”“西引东来”中跃上更高台阶、实现更大发展。[详细]

    12-14 10-12 人民日报 分享
  • 推动数字贸易繁荣发展

    数字贸易打破了传统贸易的时空限制,对全球贸易的模式、结构、规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引领全球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详细]

    12-14 10-12 人民日报 分享
  • 不断提升应用型大学办学质量

    坚持“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科学把握和正确处理办学规模与办学效益、学科专业结构与层次类型、办学质量与服务水平等关系,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详细]

    12-12 11-12 人民日报 分享
  • 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

    货币政策是宏观政策的重要抓手之一。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为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提供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本期大家谈聚焦稳健的货币政策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凝聚共识和力量。[详细]

    12-12 09-12 人民日报 分享
  • 全方位开展城市体检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是城市建设发展的主体,对城市的脉搏跳动最熟悉。让市民参与治理“城市病”,有助于推动城市体检工作走深走实,形成一份切合实际、指标具体、反映民心的“体检报告”。对照这份报告,相关部门能更精确地找差距、补短板、堵漏洞,“治已病、防未病”[详细]

    12-11 11-12 人民日报 分享
  • 依靠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动能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分析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坚定发展信心,汇聚发展力量。[详细]

    12-11 11-12 人民日报 分享
  • 离任审计算算“生态账”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用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这份“打分表”,必能促使更多人树立绿色政绩观,更加自觉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让齐鲁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详细]

    12-08 14-12 人民日报 分享
  • 探索多样化绿色转型路径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多样化绿色转型路径,在减排降碳过程中加强相互配合、形成优势互补,就能以“多元”激发主动性和创造力,以“一体”凝聚整体力量,更加积极稳妥地实现“双碳”目标,更好地建设美丽[详细]

    12-08 14-12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