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培育未来产业

2023-12-14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杨雅厦

  杨雅厦

  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格局变迁中最活跃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主动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从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视角看,未来产业的科技含量高,主要是由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突破驱动并经过产业化而形成的;未来产业的战略引领性好,具有强大带动效应和产业赋能能力以及广阔应用前景,对经济社会发展能够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未来产业的融合性强,积极培育未来产业能够促进多领域交叉融合发展,有利于巩固延伸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未来产业能够形成竞争优势,率先发展未来产业的国家和地区往往能够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当前,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国际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未来产业将成为世界经济激烈竞争的战略要地。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有助于我们有力有效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抢占全球产业发展制高点。从国内看,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利于提升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含金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经过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经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建成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新征程上,要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物质技术基础。

  强化未来产业统筹布局。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考虑发展需要和现实能力、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一哄而上、无序竞争。要制定实施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加快新技术、新材料研发应用,统筹推进标准研制,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支持地方立足各自优势,在应用场景构建、人才引育、产融合作等方面积极探索,培育一批未来产业高地。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学、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在科教资源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的地区,布局一批国家未来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供给。实施产业跨界融合示范工程,打造未来技术应用场景,加速形成若干未来产业。

  构建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生态。培育未来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从多方面入手,构建良好的创新发展生态。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运用市场择优机制探索发展未来产业。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注入未来产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未来产业龙头企业,扶持壮大一批未来产业“小巨人”企业,鼓励和引导它们与高校、科研院所结成创新联合体。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以5G网络、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国家产业互联网等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同时,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确保科技活动风险可控,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第一资源。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必须加快建设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要创新学界业界协同育人方式,面向未来产业培育发展一批懂科技、懂资本、懂市场、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鼓励科技人才突破原有技术范式路径依赖,勇闯创新“无人区”。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策支持、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打造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在开放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疆不再是边远地带,而是一个核心区、一个枢纽地带”的表述令人印象深刻。面向未来,发挥独特区位优势,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新疆一定能在“东联西出”“西引东来”中跃上更高台阶、实现更大发展。[详细]

    12-14 10-12 人民日报 分享
  • 推动数字贸易繁荣发展

    数字贸易打破了传统贸易的时空限制,对全球贸易的模式、结构、规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引领全球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详细]

    12-14 10-12 人民日报 分享
  • 不断提升应用型大学办学质量

    坚持“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科学把握和正确处理办学规模与办学效益、学科专业结构与层次类型、办学质量与服务水平等关系,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详细]

    12-12 11-12 人民日报 分享
  • 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

    货币政策是宏观政策的重要抓手之一。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为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提供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本期大家谈聚焦稳健的货币政策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凝聚共识和力量。[详细]

    12-12 09-12 人民日报 分享
  • 全方位开展城市体检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是城市建设发展的主体,对城市的脉搏跳动最熟悉。让市民参与治理“城市病”,有助于推动城市体检工作走深走实,形成一份切合实际、指标具体、反映民心的“体检报告”。对照这份报告,相关部门能更精确地找差距、补短板、堵漏洞,“治已病、防未病”[详细]

    12-11 11-12 人民日报 分享
  • 依靠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动能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分析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坚定发展信心,汇聚发展力量。[详细]

    12-11 11-12 人民日报 分享
  • 离任审计算算“生态账”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用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这份“打分表”,必能促使更多人树立绿色政绩观,更加自觉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让齐鲁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详细]

    12-08 14-12 人民日报 分享
  • 探索多样化绿色转型路径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多样化绿色转型路径,在减排降碳过程中加强相互配合、形成优势互补,就能以“多元”激发主动性和创造力,以“一体”凝聚整体力量,更加积极稳妥地实现“双碳”目标,更好地建设美丽[详细]

    12-08 14-12 人民日报 分享
  •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更好发挥高层次专家作用,利用重要国际会议论坛、外国主流媒体等平台和渠道发声。发挥研究机构、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对文明交流的促进作用,动员各方面一起奏响交响乐、大合唱。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文明交流对话的途径和形式,提升传播效能,更加生动立体地展现丰[详细]

    12-07 11-12 人民日报 分享
  • 加快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围绕“为谁创新、谁来创新、创新什么、如何创新”,从制度建设着眼,对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进行全链条整体部署,对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关键创新资源进行系统布局,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发[详细]

    12-07 11-12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