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山东优势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03-1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孔宪香

  孔宪香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在于“新”,关键在于“质”,落脚于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反映生产力新性质、新质态,它是包容了全新质态的生产力,意味着生产力水平的跃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新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为我们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发展新动能、构筑经济发展新引擎、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提供了重要指引。

  作为经济大省的山东,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总抓手,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强省建设山东实践,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取得新成就,彰显新优势。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核心就是创新,载体是产业。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动机”,山东坚持创新驱动,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打造“新制造”、开辟“新赛道”。2023年,全省“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超过5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51%左右,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5.3%,高出全国25个百分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4.5万家。组织实施110项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在超算互联、画质芯片、植物基因编辑等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工业母机、碳纤维、合成橡胶等国产替代实现突破。“新三样”成绩表现亮眼,光伏发电、新型储能并网装机规模居全国首位,全球首座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投入商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量突破9300万千瓦,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40万辆,山东发展的绿色动能更加强劲。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作为中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山东瞄准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全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力塑成动能转换新优势。2023年,全省新增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3个,获批全国首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培育“产业大脑”32家,数字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47%,有力地促进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23年山东制造业投资增长11.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4%。与全国大盘相比,山东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高于全国6个和4.7个百分点。

  发展新质生产力,最终要靠人才。近年来,山东持续加大投入,创新平台提档扩容、创新人才加速集聚。2023年新获批1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省级以上领军人才新增2028人,顶尖人才达到164人,吸引集聚青年人才85.16万人。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山东要充分发挥创新资源富集、绿色转型先行先试等优势,不断开拓创新,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奋力谱写山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者:孔宪香,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经济学部 教授)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

    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有助于深入探究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揭示中华民族内在凝聚力和发展动力,阐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与繁荣的促进作用,解决相关领域研究中存在的被西方思想理论和话语体系所左[详细]

    03-25 14-03 大众网 分享
  •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着力点

    围绕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开展研究。民族事务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需要对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升各族群众的法治意识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要关注研判民族领域可能出现的[详细]

    03-25 12-03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点带面 点面共进

    在发展空间中,点与面的关系是相对的。倘若把视线拉开,在全国发展版图中理解点与面,不难发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如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面”中的一个个“点”,既有自身的功能定位,彼此也在错位发展、联动发展。[详细]

    03-25 11-03 人民日报 分享
  • 科技下田地,增收添底气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耕地等资源是有限的,超大规模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又不断增长,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创新。让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在广袤的田野落地生根,让创新成果更好惠及广大农民,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详细]

    03-22 10-03 人民日报 分享
  • 打通实体经济的物流“筋络”

    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改革“双轮驱动”,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我们就能在调结构、促改革中有效降低物流行业的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详细]

    03-22 10-03 人民日报 分享
  • 护生态也是富口袋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如果其他各方面条件都具备,谁不愿意到绿水青山的地方来投资、来发展、来工作、来生活、来旅游?”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撑点,广袤乡村必将不断铺展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崭新画卷[详细]

    03-21 10-03 人民日报 分享
  • 扎实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金融高质量发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面向未来,锚定目标、开拓进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我们一定能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详细]

    03-21 10-03 人民日报 分享
  • 加快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

    拿出务实举措,加大培育力度,让专利密集型产业的专利更“密”,才能促进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加速形成。[详细]

    03-20 10-03 人民日报 分享
  • 擦亮历史文化名片

    推进协同发展,必须保护传承好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锐意创新,以新业态激活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详细]

    03-20 09-03 人民日报 分享
  • 实现更高维度的合作共赢

    “广”侧重于调结构、优布局,“深”突出的是提质量、增效益。深化合作的目的是携手发展、实现共赢。[详细]

    03-19 15-03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