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王 芳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在高校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推动形成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局面,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努力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引导广大教师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引导广大教师厚植家国情怀,关注时代、关注社会,从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课程教师团队着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努力练就从专业课的角度讲政治的本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西方理论所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及其局限性,深刻理解中国金融制度和学术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增强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打造高水平课程。加强高水平课程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有利于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要致力于打造“金课”,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关键要素、立德树人的基本载体。要打造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适应时代要求的精品教材,牢牢掌握课程建设话语权。立足学科特点,把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贯穿于专业教育,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深入浅出的知识传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课程坚持中国视角,引导学生从我国国家利益和全人类共同利益的角度,对国际金融危机、人民币国际化、全球金融治理等国际金融领域重要问题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培养优良品质和创新精神的主渠道主阵地。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努力给学生以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拓宽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道理讲明白、讲清楚。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课堂教学注重加强国情教育,强调国际金融基本原理在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具体运用,既让学生系统掌握国际金融基础理论与业务、国际金融市场微观管理以及全球经济与金融政策协调中的宏观管理,又让学生深刻认识国际金融活动的本质和功能,更好把握我国金融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牛乐耕
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以绿色低碳技术为抓手,充分释放创新动能,助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一定能够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详细]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全面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坚持统筹部署、协同推进,强调精准施策、因地制宜,不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激发乡村发展的“乘数效应”和“化学反[详细]
良好的创新生态是科研成果涌现的重要条件。开展基础研究,需要物质保障,更需要精神激励;既需要健全保护创新的法治环境,也需要营造崇尚创新的文化环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引导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面向世界[详细]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详细]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持续深化改革,积极扩大内需,建设更加强大的国内市场[详细]
生态奇迹的背后,是扎根实践的不懈探索,更是科学理论的有力指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我们一定能建成青山常在[详细]
阔步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持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详细]
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从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从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从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到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美丽中国建设在神州大地全[详细]
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在新征程上更有效地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我们一定能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详细]
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继续推进“两个结合”,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我们一定能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