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2024-05-22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桂从路

  桂从路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发展新质生产力,亦应如此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这是“稳”的战略定力,更是“进”的战略主动

  从“阡陌农田”到“国际一流科学城”需要多久?上海张江科学城的答案是:30年起步!

  历经4次扩区,实现由园向城的蝶变;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主导产业,持续推动“固链补链强链”;产城融合厚积薄发,助力涌现更多“从0到1”的创新成果……

  大厦之成,非一日之功。一座科创之城的拔节生长,蕴含着“稳”与“进”的辩证法,折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学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关于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形成统一认识,并在积极推进中,但这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发展新质生产力,亦应如此。

  “稳”是基本盘,也是生命线。“大方向要稳,方针政策要稳,战略部署要稳,在守住根基、稳住阵脚的基础上积极进取”,才能夯实“新”的根基、积蓄“进”的势能。

  内蒙古鄂尔多斯发挥煤炭产业的底盘优势,促进“由黑向绿”的升级,上演着“一克煤一束丝,一吨煤一匹布”的化工“魔术”;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建成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加速形成“风光氢储车”全产业链。

  夯实煤炭产业根基,将煤“吃干榨尽”,“稳”的基础更为牢固;发挥资源优势、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的动能愈发澎湃。2023年,鄂尔多斯首次进入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不得也急不得,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

  “进”是方向和动力。面对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坚持问题导向,找准“进”的切入口与发力点,才能巩固“稳”的基础,增添“稳”的成色。

  今年3月,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在吉林长春成功完成时速160公里满载运行试验。

  为何是长春?老工业城市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上有“家底”。因地制宜确定氢能产业发展路线,制定绿色能源发展行动纲领,聚焦制、用两端协同发力,搭建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摸清底数、明确思路、找准发力点,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生机,擦亮“轨道客车之都”名片。

  发展和安全,如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科学把握“稳”和“进”,蕴含着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内在要求。

  前不久,北京宣布今年6月起,自动驾驶示范区由目前的160平方公里拓展至600平方公里。确保“智慧的车”驶在“聪明的路”,事关汽车产业发展的下半场。发出《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制定《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坚持规划先行,夯实“安全底座”,无人驾驶产业才能驶入发展快车道。

  当前,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引导“智能向善”?面对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大势,如何规避新业态“野蛮生长”?面对“脱钩断链”“筑墙设垒”,如何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这是“稳”的战略定力,更是“进”的战略主动。

  新质生产力成势处,高质量发展动力足,高水平安全更牢固。“稳”和“进”的辩证法,统一于谋定后动、奋发进取的行动中。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增强创新自信

    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壮志,敢于探索科学“无人区”,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推出更多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推进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着力攻克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详细]

    05-21 17-05 人民日报 分享
  •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有利于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详细]

    05-21 17-05 人民日报 分享
  • 学习时间丨筑牢遵规守纪的堤坝

    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之际,我们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与您一起学习领会。[详细]

    05-17 09-05 大众网 分享
  • 科技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今天,随着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文旅领域加速应用,科技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展现出生机勃勃、潜力无限的大好前景。“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要求,是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应有之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详细]

    05-16 14-05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越开放,就越主动,越自信。立足西部、着眼全国、联通世界,不断提高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定将迈出新步伐、迈上新台阶。[详细]

    05-16 09-05 人民日报 分享
  • 促进产业向“新”而“兴”

    放眼神州大地,新兴产业正涌动活力、向阳生长。因地制宜、抢抓机遇,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必能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书写新篇章。[详细]

    05-14 11-05 人民日报 分享
  • 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实体经济是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形成地区发展新动能,定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不断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详细]

    05-14 10-05 人民日报 分享
  • 让“关注效应”成为“发展动力”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既优势互补、整体提升,又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促进文旅共赢、产业共融,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详细]

    05-10 09-05 人民日报 分享
  • 成本降下来 效率提上去

    推进“公转铁”,应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做到“宜铁则铁”“宜公则公”“宜联则联”。聚焦问题、打通堵点,在丰富多式联运服务产品、提高运输组织效率、推进运输服务规则衔接等方面下功夫,必能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详细]

    05-08 09-05 人民日报 分享
  • 激发内生动力 释放创新活力

    只有在一个可预期的市场环境中,经营主体才更有动力去从事创造创新活动。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必须加强预期引导、做好预期管理[详细]

    05-08 09-05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