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科学精神

2018-06-25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竺可桢先生曾说:培养科学的空气是什么?就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什么?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这“利害”二字却是真正“厉害”,到了现实生活中,要将它与是非分割开来,真是难之又难。最后无非以一句“科学家亦不能免俗”作为借口。

  

  这俗,说的便是社会的潜规则,是“利害”、是权衡、是功利,是科学精神的死敌。追求功利让我们失去对真理的热爱;追求功利诱惑我们违背实证精神;追求功利让我们放弃质疑、屈从权贵。最终,功利主义让我们离科学精神越来越远。

  

  “科研人员东南飞”,飞向更有钱更发达的地区已是持续了十几年的老话题;人才激励和评价以金钱为导向,不以科学论英雄,也不是新鲜事;“帽子”满天飞的问题说了也不是一两天,但似乎看不到彻底改变的迹象。

  

  社会对科学的认知是功利的——人们常常把科学与技术混为一谈,遇事先问这个研究有什么用;方向的选择是功利的——科学家要先看自己做的是不是热点,美国有没有做;科学家自己也是功利的——为了帽子、票子、位子愿意作出改变。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不计名利,变成了“傻子”才做的事。

  

  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求真务实,讲的就是敢于探索。凡事先计名利而后动,谈何科学、谈何真理。这个问题其实科技界的有识之士一直都是痛心疾首的,老一辈的科学家也一直在呼吁大家得失心更少一点,好奇心更多一点。

  

  在科技界内部,多少人呼吁要动真格的、动刀子。要的就是让违背科学精神、追求功利的人受到最大的惩罚,让人们知道那些“傻子”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科学精神的匮乏被认为是我们民族从事原始性创新的软肋,而功利主义又被认为是深植于我们文化内核中的元素。难道我们必须接受“科学家也不能免俗”的现实?不。当历史发展到今天,核心技术与原始创新成为社会向前的最大推动力时,为了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我们已经到了必须向功利主义“宣战”的时刻。

  

  坊间一直有种说法——老先生敢讲,小先生不敢讲。一开始不解深意,后来有圈中人解释说,敢讲的老先生因为心中私欲不多,看不得科技界的歪风,不吐不快;小先生不敢讲也情有可原,自己还有诸多所求,“帽子”、位子都在等着,得罪人岂不自毁前途。

  

  你看,这功利二字着实可怕,因着它,讲真话都变得不容易了。

  

  如今我们倡导科学精神,希望求真务实、理性质疑之风能成为科技界的常态;希望这股浩然正气“占领”科学共同体,进而影响全社会。这第一步,怕是要先斩断功利二字。

返回首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