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和传承好“变则通”思想

2018-06-19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晁福林

  中华民族精神是在中国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历久远而弥新,经沧桑而不老,始终保持着旺盛生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依托。何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精神蕴含着“变则通”思想。

  

  谈到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人们经常提到《易传》上的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就包含着“变则通”思想。要“载物”,要“自强不息”,就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与社会,不断改变自己,不断改变社会。中国历史发展进程表明,历代仁人志士无不是在变革创新中为社会发展开辟道路的。中华民族精神中这种变革创新精神的源头,可以说就是先秦时代的“变则通”思想。

  

  “变则通”来源于《易·系辞》下篇:“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这段话起初只是对《易》的解说,所谓“变则通”是讲《易》的卦象和理念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只有“变”才能解释各种现象、说明各种道理。《易》所包含的“变则通”理念是对长期社会实践的总结,是上古时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

  

  “变则通”思想与上古时代的社会政治发展有密切关系。夏、商、周的变革曾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论语·为政》载孔子语:“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孔子在这里把夏、商、周三代变化的特点总结为两条:一是“因”,就是继承;二是“损益”,就是变革。有继承又有变革,于是社会就前进。孔子还预言,就是今后的历史发展也离不开这个轨道,“虽百世,可知也”。孔子的这个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理念的建构非常重要。

  

  如何认识历史发展问题,关系到对社会前途的瞻望,所以人们无不关注。就历代王朝而言,无非是恪守祖宗之制与变革发展两种思想在起作用。前一种思想不能说是毫无道理而要完全摒弃,但其中“因”的成分往往过重,所以此途多流于顽固守旧。后一种思想虽然多因实行中出现一些问题而遭人批评讥讽,但主体思路是积极的、奋发有为的。是因循还是变革,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次碰撞。然而,历史总是在前进,即沿着变革之途发展。在争辩历史如何发展问题时,争辩的双方都会引用孔子的话作为根据。讲恪守祖制者多强调孔子所说的“因”,讲变革发展者则多引孔子所说的“损益”。虽然皆不违孔子之意,但似乎并没有真正领会孔子思想的精髓。孔子所说的“因”与“损益”,实际上都是讲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事情,两者都离不开发展,发展是个大前提,离开了发展讲“因”和“损益”都没有多大意义。再从《易》的思想看,“变则通”是首先要强调的思路。可以说,“因”和“损益”都是为“变则通”服务的,也就是为“变”而“因”、为“变”而“损益”。

  

  历史上,夏、商、周政治、文化的因革与变迁,给先秦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变则通”是先秦这个长时段里所发生的巨大变革的经验概括与理念提升的结晶,对后世影响深远。但后期,由于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因循守旧,畏惧变革、抱残守缺,中国由盛转衰。今天,我们应传承好包括“变则通”思想在内的伟大民族精神,以更大的政治勇气推进改革开放,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只有这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返回首页>>

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全省理论惠民骨干培训班在济南举办

    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推动理论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切实抓好“提高情感认同百姓宣讲”工作,提高基层宣讲骨干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6月13日至14日,省委宣传部、省委讲师团在济南举办全省理论惠民暨“提高情感认同百姓宣...[详细]

    06-14 20-06 分享
  •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

    从一定意义上讲,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所以,广大党员、干部应全面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切实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武器,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弄明白历史怎样...[详细]

    06-14 09-06 人民日报 分享
  • 把握好大气候与小气候的关系

    领导干部作风正派与否,对一个地方全面从严治党的小气候如何至关重要。当前,个别地方的小气候之所以还不正常,与当地领导干部的作风有很大关系。例如,有的管党治党不够严格,对存在的问题不敢动真碰硬;也有的不能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信奉“你好我好大家好”...[详细]

    06-14 09-06 人民日报 分享
  • 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两条新经验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干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努力探索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所...[详细]

    06-13 09-06 人民日报 分享
  • 注重基础研究 善于弯道超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广大科技工作者应珍惜这个前所未有的科技发展春天,将基础研究作为科研之本,将弯道超车作为跨越之策。我们要只争朝夕、勇于创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基础研究为我国科技发展强健筋骨,以弯道超车打破一些...[详细]

    06-13 09-06 人民日报 分享
  • 深刻领会新思想的鲜明理论品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以下简称《三十讲》)是一部好学管用的理论武装重要辅助读物。好就好在,它不仅凸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思想特色和理论品格,而且为我们指明了在学懂弄通做实上狠下功夫的路径。要通过认真学习《...[详细]

    06-12 10-06 人民日报 分享
  • 用全党大学习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大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全党来一个大学习,目的在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又要在做实上下功夫。党员、干部要坚持学以致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详细]

    06-12 10-06 人民日报 分享
  • 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的建构与发展

    秉持中国特色、世界视野。构建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需要积极借鉴国外公共管理研究的有益成果。同时应认识到,坚持中国特色是构建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的本质要求和生命力所在。因此,既要突出中国特色,坚持中国立场,发出中国声音,解决中国问题;又要树立全球视野,...[详细]

    06-11 10-06 人民日报 分享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哲学意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辩证法,其本质在于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其现实表征则是既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金山银山”的物质保障;又要“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以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走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之路。[详细]

    06-11 10-06 人民日报 分享
  • 百字新解微党课第59期:利

    [详细]

    06-10 16-06 大众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