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士环
11月9日,山东社科论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济南举行。本次论坛由山东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山东建筑大学承办。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刘致福,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副厅长李力,山东建筑大学党委书记陈国前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出席论坛开幕式的还有山东建筑大学校长靳奉祥,原党委书记王崇杰,副校长范存礼、刘甦、郭益灵等。
本次论坛紧扣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主题,是山东社科论坛八场高质量发展系列研讨会之一,会议设两个分论坛,分别是“未来建筑与城乡可持续发展”和“城乡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旨在为山东省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治理探寻科学路径。
刘致福在讲话中介绍了山东社科论坛有关情况,充分肯定了山东建筑大学在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对社科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出了要求。他认为,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低优劣的外在展现,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投资消费的常规载体,不仅可以拉动经济增长,而且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支撑作用。
刘致福要求,全省广大社科工作者要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深入研究我省重大基础设施的问题短板、制约瓶颈、突破路径,研究重大基础设施和城乡可持续发展、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内在关系;要深入研究如何以重大基础设施的大发展融入并带动全省八大发展战略的有力实施和推进;研究如何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布局,引领培育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切实找出破题的思路,拿出“管用的”“解渴的”实招硬招,真正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好务。
论坛主题报告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孟建民作了题为《建筑的未来性》的报告。孟院士从事物发展规律入手,明晰了“未来”和“未来性”概念的差别,基于对奇点时代的预测,孟院士认为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将使未来城市与建筑将在本质上呈现“人与机器合一”的革命性特征,建筑的状态也会随之发生剧变,而向更加动态、生态、能动、智慧的趋势发展。认为动态的、可动的建筑是“未来性建筑”的一个重大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志强作了题为《未来城市与智慧规划》的报告。吴院士分析了世界发展三大趋势:能源系统将发生巨大变化,低碳能源将占主导地位;AI作为第7波将助力传统产业腾飞;城镇化将从体力城镇化向智力城镇化转型,指出了中国2021-2035年影响城市未来五大方面:生态文明将融入未来发展建设中,成为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基本理念;城镇化建设将从“量的增长”转变为“质的提高以满足美好生活的向往”;未来经济发展拉动产业结构调整;大都市群落圈化、部分城市紧缩以及人口老年化等社会问题;科技飞速发展对城市领域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变革,大数据、5G将导致新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模式,AI、机器人、3D打印、VR以及AR将导致全新的建筑和基础设施建造施工方式。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日本金泽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振江和山东建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崇杰作了题为《日本金泽大学城市规划实验室城市仿真研究进展》《绿色校园中的文化建设》的报告,分别介绍了日本金泽大学城市规划实验室在城市规划设计、防灾建设、智能住宅设计等具体实践工作中相关仿真技术的应用方式方法,和绿色校园的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经验。
在“未来建筑与城乡可持续发展”分论坛上,东南大学李飚教授的《建筑运算与应用教研探索》、杨俊宴教授的《数字化城市设计与本土实践探索》、清华大学龙瀛教授的《未来城市设计:空间干预与数字创新》等报告,围绕建筑运算与应用、数字化城市设计、未来城市设计、城乡可持续发展等主题分别进行了探讨。
在“城乡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分论坛上,北京大学熊跃根教授的《新时代中国的城乡关系与社会政策的发展》、山东大学黄少安教授的《南北城市功能差异与南北经济差距》、山东财经大学刘培德教授的《管理决策中评价信息的表示与评价方法》、重庆大学宋宗宇教授的《城市更新中的法律问题》、山东建筑大学高利平教授的《老年福利设施建设和政策规划探讨》和陈健教授的《房地产市场研究的新进展》等报告,结合新时代中国的城乡关系、城市更新中的法律问题、老年福利设施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充分思考与研讨。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省内外高校以及省内相关企业等30多家单位的50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士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