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科评奖机制创新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

2020-04-20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 肖建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建立优秀成果推介制度,把优秀研究成果真正评出来、推广开。”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作为全市社会科学的最高奖,是繁荣发展青岛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一项重要激励机制,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社科界的高度关注。哲学社会科学评奖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既要有严格的学术评判标准,又需要很强的政策性导向,公众参与面广、社会影响力大。近年来,青岛市社科联通过改革和完善评奖机制,使评奖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把社科评奖打造成青岛市社科理论界一项标志性品牌,成为推动全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有力杠杆:一是评奖促进了人才的发现与培养,形成了一支由市内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实际工作部门及党校系统组成,老中青相结合,涵盖多个学科和研究领域,能在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担当重任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队伍。二是评奖推出了一批水平较高的科研成果,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对策研究都有新的重大进展,受到国内学术界或各级党政领导的称赞和重视。三是评奖调动了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了青岛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坚持政治标准,鼓励理论创新

  哲学社会科学是我们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战线,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坚持正确导向,是做好评奖工作的灵魂。因此,牢牢把握评奖工作的正确导向至关重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敏感性强,影响面广,社会各界极为关注,这就决定了在整个评选工作中必须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放在首位。评奖工作要始终坚持政治标准与学术统一,对观点上有偏颇、学界有争议的成果要慎之又慎,对违背中央精神的成果坚决不能入选。

  一方面,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好政治导向关、学术质量关。坚持“两为”方向,推动社科评奖和学术研究相统一,确保评奖工作健康发展。坚持“双百”方针,发挥评奖的杠杆作用,兼顾各学科协调发展,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推动精品力作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另一方面,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现实,注重应用,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通过评奖推动理论创新,使评选更多地导向那些真正有学术价值、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上,更多地导向有深度、有分量、有广泛社会影响,尤其是围绕“学深圳、赶深圳”“十五大攻势”方面的研究成果上。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实行阳光评审

  评选质量是评奖工作的生命,是检验评选组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此,我们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标准,严格程序,严明纪律,把真正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社科优秀成果评选出来。

  一是公开评选细则、评选标准、评选办法,自觉接受监督,让评奖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二是严格评奖程序,制定评奖评选工作流程,制定科学合理的时间表、路线图,缜密做好成果上报、审查、评选、审定、公示等各项工作,使评奖工作更加规范。

  三是广泛征求社科界意见建议,努力实行科学评审、民主评审、制度评审。

  四是严格评审标准,完善评奖细则。制定了社科一等奖的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对社科一等奖的候选成果提出了指标要求,并制定了智库类成果的评价标准。严格坚持评奖标准,在标准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以文论奖,而不是以人论奖。

  五是进一步增强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和实效性。完善专家评选客观赋分标准,引导专家认真评选每一项成果,让每一项成果都能得到科学的评判,使每一位申报者都能得到公正的对待。各位专家在审读和讨论中,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既引进定量评价方法,建立起指标体系,使其评价标准更具有客观性;又强调定性分析方法,充分发挥评审专家的智慧和经验,避免和减少因信息不全或不精确而造成评审结果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坚持形式评价与内容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形式”主要是指成果的来源、类型与成果发表(出版)的形式(含刊物的档次),“内容”则是指成果的质量、产生的影响和社会经济效益等。在评价时,坚持以内容为主,兼顾形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重视理论上的创新性,又要重视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各位专家在推荐成果时,综合考虑成果的创新程度、综合水平、研究程度和成果价值,评选采取专家独立审读、学科组民主评议、投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选。

  六是完善监督制度,严肃评选纪律。评选全过程采取匿名评审,专家回避制度,评奖差额投票制度,评选场地相对封闭、报到现场封存手机,评选专家实名评选,评选专家与工作人员双向监督,进一步优化评奖生态,保证评选工作风清气正,切实维护评奖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七是加大公示力度,评奖结束后,及时公布获奖成果和评选专家,取得了良好信誉和很好反响。

  坚持基础理论成果与应用对策研究成果并重,积极推进学科创新和学科建设

  我们在评奖工作中,既注重在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上有创新、有见解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又注重有一定理论深度,有密切联系实际的应用理论研究成果,做到两者并重、学科平衡。把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以应用对策研究促进基础理论研究,以基础理论研究带动应用对策研究。

  近年来,青岛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做好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加大了应用对策研究的力度,创造了一些从多角度、多侧面研究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应用价值较高的研究成果。通过成果评奖这个“杠杆”,通过加大应用对策类成果的奖励力度和设置应用对策类奖项等措施,重点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出的重大实际问题,深入实践,贴近实际,勇于创新,提出新观点、新对策、新建议,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学科创新和建设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性工作。评奖工作积极为学科创新和建设服务,进一步加大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获奖比重,注意引导和激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运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方法,创新研究思路。在大力加强各传统学科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具有青岛特色的重点学科建设,进一步增强传统学科活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事关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前沿问题的研究,推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使之成为社会科学新的生长点。

  着眼未来,注重培养中青年理论人才

  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是社科工作的重要功能。要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中青年理论骨干人才是关键。

  近年来,社科评奖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以出精品成果、出优秀人才为导向,进一步改革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机制,在保证成果质量的前提下,体现“着眼未来,适应扶持中青年理论人才”的原则,注重向中青年理论工作者的优秀成果倾斜,推动青岛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迈向全省、走向全国,为年轻有为的科研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把获奖成果的应用同人才培育、人才评价、人才使用等机制有效地结合起来,努力造就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年富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好、锐意进取的中青年理论骨干,为青岛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不断推动青岛市哲学社会科学的全面繁荣和全面发展。

  据统计,在近五届评奖活动中,全市共有225项的研究成果获得二等奖以上奖励,其中百分之六十的获奖作者都是中青年理论人才。目前,这批获奖作者已成为青岛市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各研究领域及各部门的学术带头人和科研业务骨干。

  (作者单位:青岛市社科联)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