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2019-06-11 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 殷陆君

  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文化艺术、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上说,“希望大家坚持以明德引领风尚”。这是对政协委员的谆谆提醒,也是对文艺、社科工作者做人做事的殷殷期许。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文艺界、社科界知名人士,社会影响大,坚持明德,修炼大德,养正心、修正身,对文艺界、社科界昂扬清风正气,树立大气大德修大家、正人正心发正能的导向十分重要。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引领时代风气之先,展示时代风貌之新。社科是社会观念的镜子,引导社会风气之新,体现社会风尚之特。文艺社科界的风尚气韵、文艺社科工作者的道德水准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气质、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尚意义重大。

  德高望重,大在影响。文艺、社科工作者是人类灵魂工程师,需攀登思想高峰,方能引领灵魂高度。文艺、社科工作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文艺家、社科专家承担光荣使命、担当重大责任,人们有理由期许德高望重。古人说,德乃才之帅,才乃德之资;君贤臣能,政通人和;德才兼备者堪大用。曾有人说,有德有才是优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才胜于德是危险品。历史教训深刻告诉我们,德不配位,轻则害人害己,重则祸国殃民。一官无德,乌烟瘴气;一将无能,累死千军。文艺、社科工作者本人修身立德,不但影响家庭,而且影响社会。由于其作品传世、思想传播,不是一般的影响,而是有相当影响;不是一时的影响,而是长时间的影响,更需要有德、有大德。文艺、社科工作者,要敬畏职业带来的声望影响,树立高远志向、修炼良好品德、培养高尚情操,努力成为德高望重者,为社会作出表率。

  德行天下,重在责任。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职责,责任重大。只有跳出小己小我,有大我有大家有大爱,才是明大德、立大德。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文艺、社科工作是有着光荣传统的职业。记录时代风云、传播政策主张、守望公平正义,取其大者故成其真;记录人情冷暖、传递关怀道义、守候人间纯情,选其正者得其善;取乎其上得其道,取乎其中得其术,取乎其下得其器。国家情怀、民族情结、家庭情谊这一清晰脉络始终指向中国人的家国情怀、道德传统、正心正气。履行好文艺、社科工作者的责任,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才能站得高、想得深、演得妙,开启推陈出新的艺术境界;才能望得远、做得实、写得好,做出超越前人的锦绣文章。新时代的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有深沉的为国为民情怀、有扎实的奉献勇敢担当,才能切实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学术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同人民福祉紧紧结合在一起,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

  德润人心,要在自觉。作为社会思想观念、时代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文艺、社科工作者在修身齐家同时,更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古人讲,明心见性是大事,修德养心是常事。修炼自我是人生第一要务。文艺、社科工作者,经常慎思明笃,与国家同向、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听党话、跟党走,做一名新时代的奋斗者,这需要他律教育,更需要自律,需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文化、社科工作者追求勤业精业的自觉,塑造高尚的职业道德,需要用真心用真情塑造自己的灵魂,需要在求学求艺道路上多下苦功,在求索求知人生中多练真功,努力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做到自尊自重、自珍自爱,培养自觉的思想意识和自为的行为习惯。要经得起诱惑,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做到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率先倡导者、自觉践行者。

  德昭日月,贵在坚守。明德弘道,贵在坚守,贵在有恒。实践表明,明大德并不容易,立大德更需要长期坚持,需要长期与人性的惰性弱点斗争,也需要长期与外部环境变化的斗争。作为文艺、社科工作者,作品、成果是安身立命所求,成名成家是社会认同向往,必须把精品力作视为工作的中心环节,把道德文章视为立言立德的有机结合,把服务人民视为价值追求的同频共振。对于优秀精品力作,要有“望尽天涯路”“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坚定追求;对于良好职业道德,需要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清冷的坚持执着;对于真理真知真相,需要不惧“独上高楼”寂寞的坚韧追求。最后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境界,求得思想开悟、创作开怀、人生开心仍然离不开坚守定力。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文化久居优秀文化之册,中国之坚守是因为人民性格的坚毅、中国精神的坚韧、中国文化的坚强。这离不开中国文艺、社科工作者对民族性格、精神气质的坚守和引领。创造性传承中国文化,创新性发展中国文化,离不开正本清源,也离不开守正创新。创新必须在守正的前提下,正本必须在清源的基础上,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呼唤创新,传播体裁业态体制机制需要与时俱进,中国人的优秀精神品格、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核在新时代更需要有机继承、融合发展。文艺、社科工作者尤其要坚定“四个自信”,身体力行,不断创新创造展示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精品佳作,彰显中国文化人的高格风骨。

返回首页>>

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