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李士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解决问题、健全体系离不开调查研究。只有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才能真正了解问题,调查研究才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才能更精准有效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才能更快的实现既定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躬身入局,身体力行,广泛开展调研,为全党重视调研、深入调研树立了光辉典范,引领党和国家事业朝着正确方向推进。当前,我们正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奋力迈进,广大党员干部是否能够坚定宗旨观念,坚持人民至上,切实做到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是否勇于面对问题、抓住真正问题、深刻分析问题,是新时代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应当具备的本领能力。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荣传统和宝贵历史经验。毛泽东同志是践行和推动调查研究的典范。毛主席一生对调查研究极其重视,认为“调查研究极为重要”,他提出“凡是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没有调查研究,是不能产生正确的具体政策的”、“民主革命阶段,要进行调查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一万年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工作”等著名论断。我们党的调查研究传统和作风,是在毛泽东同志的倡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他亲自进行过许多次社会调查,留下许多调查报告和著作,形成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理论。如,为了回答当时党内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1927年1月至2月,毛泽东同志历时32天,对湖南五县的农民运动进行考察,形成经典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农民革命斗争的纲领性文献,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为革命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推动了农村大革命运动的继续发展。在1930年5月,针对当时红军中存在的教条主义现象,他写了《反对本本主义》的经典著作,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这正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把深入调查研究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取得了江山,而守护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倾听人民的心声,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为了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各种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总是身体力行,不断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足迹遍布机关学校、厂矿企业、山村农户、军营边防,内容涵盖各个领域,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都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理论思考的成果。如,他提出并践行精准扶贫理念,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先后深入24个贫困村调研指导,并且年年去、常常去。他的心中始终装着群众,直接到贫困户看真贫、扶真贫,去农家、社区调研时会揭开锅盖看伙食,摸摸被子问冷暖。他贴近群众,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问老百姓最关切的问题。他顶风雪、冒酷暑、踏泥泞,从西北边陲到雪域高原,从大山深处到城市街区,调研足迹遍布锦绣山河。他直接听取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意见,不断完善扶贫思路和扶贫举措,不断推进工作。他用行动生动诠释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使命情怀,最终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调查研究问题,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当前,我国面临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各区域、各领域、各行业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期待还有一定距离。我国各项工作都比以往更加艰巨、更具挑战性,步入新发展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因此,必须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只有深入基层、了解实情,扎实细致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实情、分析症结,抓住和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思路和办法措施。让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下去,让惠及百姓的各项工作实起来,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调查研究问题的视野高度。调查研究是实践的基础,理论学习则是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的坚实依托。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思想淬炼、实践锻炼,切实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越是问题多、困难大,越需要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把调查研究落实在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用脚步丈量民情,以真情回应民意。问需于民、问策于民、问计于民,把情况真正摸实吃透,深入分析思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前,我们正迎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契机,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新征程上,我们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大势,科学把握我们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注重实际、实事求是,练好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坚持群众观点、重心下沉,坚持深入调研、知行合一,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锤炼党性,提升本领,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担当使命,创新发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工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展现新作为。
作者:姜锐
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李士环
全球治理体系正处于调整变革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提高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做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国际传播,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译介阐释,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详细]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的创新性,扎根中华大地,继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和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详细]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山东是文化大省,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素有“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美誉,在这里诞生了孔子、墨子、孙子、书圣、医圣、农圣、工圣等众多名家智者。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赓续历史文脉,山东责无旁贷,[详细]
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沉下心来,甘当人民群众小学生,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关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的具[详细]
无限风光在险峰,科技创新同样如此。使命召唤,梦想催征。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传承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广大科技工作者定能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闪耀在强国复兴的伟大征程。[详细]
2023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谈到新时代中国好儿童时,给出这些关键词: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这二十四字箴言饱含了总书记对少年儿童深深的期许。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中国特[详细]
采访时,江俊告诉记者:了解到“机器化学家”后,不少科研人员主动前来交流合作,带来一些新的交叉研究课题。遵循科技创新规律,拥抱学科交叉融合趋势,推动前沿探索、协同研究,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收获更多原创成果。[详细]
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崇高情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立场观点方法。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要拓展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在世界舞台上拓展中[详细]
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崇高情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立场观点方法。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要拓展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在世界舞台上拓展中[详细]
站在田边,韩凤香躬身抓起一把泛着油光的黑土:“这就是秸秆还田技术养‘肥’的地。”服务粮食增产、土地保护、农民增收,先进农技的重要性日渐深入人心。下“绣花”功夫,做长久文章,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农技推广环境,培育更多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农业人才,农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