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伟大奋斗精神

2019-05-29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燕芳敏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奋斗精神在实现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多次强调“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奋斗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新时代走好新征程、完成新使命,迫切需要我们把奋斗精神贯穿到推进事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形成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共同奋斗、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

  “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奋斗精神。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奋斗史。奋斗精神是一种面对困难和挑战迎难而上、坚韧不拔、勇于拼搏的精神。“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中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几千年来从未中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华儿女在长期奋斗实践中,展现了勤劳勇敢、积极进取、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的优良品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开发和建设了祖国辽阔秀丽的大好河山,开拓了波涛万顷的辽阔海疆,开垦了物产丰富的广袤粮田,治理了桀骜不驯的千百条大江大河,战胜了数不清的自然灾害,建设了星罗棋布的城镇乡村,发展了门类齐全的产业,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奋斗精神已熔铸到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中。依靠奋斗精神,中华民族薪火相传,不断发展壮大。

  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不是别人恩赐和施舍的结果,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依靠人民共同奋斗而获得的。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我们党都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依靠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的不懈奋斗,从弱小走向强大。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预见到由于革命的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而谆谆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代奋斗精神的核心。艰苦奋斗是在严峻恶劣的客观条件下,矢志不移、迎难而上、勤俭节约、顽强拼搏的精神状态。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种种挫折和磨难,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革命进程中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等,集中体现了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继续保持艰苦奋斗政治本色。这一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集中体现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破除了影响发展的种种思想禁锢和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这一时期形成的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集中体现了顽强拼搏、勇于攻坚的艰苦奋斗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共同奋斗,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新时代推进事业发展,必须继续发扬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新时代赋予奋斗精神以新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民族复兴征程中,我们会遇到无数艰难险阻,甚至挫折失败,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不懈奋斗、共同奋斗、团结奋斗,进一步丰富了奋斗精神的内涵。

  实现高质量发展,不能依靠别人,只能艰辛探索、自主创新,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山东发展成就巨大。GDP突破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1.5%;在全国率先突破农业产业化和国有企业等改革;海尔、潍柴、浪潮等品牌,享誉全球。当前,山东正处于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面临很多制约因素,如思想不够解放,开放意识不强;新动能培育不足,区域发展优势弱化;研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治理模式滞后,制度创新有待加强等。

  奋斗精神是齐鲁儿女的光荣传统,也是推进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新时代,山东人民要继续发扬奋斗精神,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弘扬奋斗精神,凝聚全省力量,团结一致,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我们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伟大业绩。

  弘扬奋斗精神,不等不靠促发展。十八大以来,大国重器“蓝鲸2号”的成功建造,自行设计、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成功投用,全部采用自主芯片研制的新一代神威E级原型机系统正式启用等,都是历经艰难险阻、自主研发的结果,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汗水。中国发展不能依靠别人来实现,山东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提高主动性、创造性,艰辛探索、自主创新,扎扎实实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加快海洋强省建设,都需要山东人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笃定前行、奋力拼搏。

  弘扬奋斗精神,创新求变促改革。当前,山东各方面改革已到新的历史关头,越是艰难,越需要我们一鼓作气、敢闯新路。要继续解放思想,以强烈的危机意识深化改革,激励和带领群众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要把制度创新作为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任务,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将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结合起来,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优先落实有利于新动能培育壮大、传统动能转型升级的各项改革;要创新体制机制和监管模式,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促进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活力,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营造良好环境。

  弘扬奋斗精神,党群合力干事业。邓小平同志曾说:“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奋斗精神是密切党群关系的纽带。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心群众呼声和利益,发动群众共同奋斗,才能赢得人心,取得辉煌成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共同奋斗,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双向互动、合力推进,才能不断攻坚克难,把“蓝图”不断变成现实。

  加强作风建设,增强本领才干,推动工作落实,真正将奋斗精神转化为山东发展的具体实践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员干部。“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当前,山东正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更需要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和充沛顽强的斗争意志。各级领导干部应加强作风建设,保持奋斗姿态,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努力当好新时代山东发展的领头雁和主心骨。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山东干部有政治觉悟高、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优秀品质。建功新时代,仍然需要传承弘扬这些优秀品质,保持初心、勇于奋斗。同时,这些年我们和先进省份差距拉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弱化。正如省委书记刘家义指出的,“我们有些干部认为当官是掌权的,是管别人的,不是来服务的,从内心深处没有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想法”。弘扬奋斗精神,首先要做到心中有人民,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其次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

  善于奋斗,提升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不仅要担当,还要有成事的本领。党员干部一定要认清自身思想视野上的局限、知识能力上的不足,全面提升素质能力,增强能奋斗、善奋斗、会奋斗的本领。首先,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深刻理解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真正将奋斗精神转化为山东发展的具体实践。其次,要到艰苦复杂环境中经受锻炼。地方尤其是基层一线,是领导干部了解实际、向广大群众学习的好课堂,也是磨炼作风、提高素质的大考场。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炼意志、考验毅力;越是工作复杂地区,挑战性越强、困难越多,越能锻炼干部。因此,领导干部应主动创造条件到地方和基层一线工作,摸爬滚打,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增强工作才干,提升奋斗本领。最后,提升自我革命的胆识和境界。目前,山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氛围已初步形成,改革举措不少,但是,变化还不够大,群众的感受不深。这一方面与有些领导干部意识落后、思路狭窄,不能适应新变化,招数不多、办法不灵,自我要求不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改革可能触动自身利益,缺乏敢于动自己“奶酪”的勇气有关。这就需要我们摒弃经验主义,深入实际做好调查研究,摆脱头脑中的“贫困”,与时俱进、努力提高推动发展的本领;同时,务必以全局利益为重,敢于触及自身利益,敢于自我革命,以充分释放市场和社会活力。

  求真奋斗,心有大我。弘扬奋斗精神,落实到党员干部的行为上,就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首先,要有奉献牺牲精神。怕苦怕累,患得患失,何谈奋斗?“心底无私天地宽”。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将实现人民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实事。有了正确政绩观,就不会急功近利,热衷于搞“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就不会出现作风浮夸、干事少调门高的现象,工作成效就能够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其次,要发挥好考核指挥棒的作用。这就需要运用各项考核制度,把求真务实的导向立起来,把真抓实干的规矩严起来,让真干假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最后,要集中精力抓落实。如果中央、省委关于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部署,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落实,那么我们就很容易错失改革良机,延误发展进程。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要有“钉钉子”精神,不折不扣抓落实;另一方面也要有创新精神、科学态度,推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我们既要正视困难,迎接挑战,敢于担当,关键时刻豁得出来、顶得上去;又要善于谋划,明确方向,提出思路。既要分工明确,责任清晰,避免简单粗暴地层层转嫁压力;又要实施赏罚并举的激励办法,通过实践锻炼、挂职交流、岗位调整等方式,让出实招、求实效的实干家充分施展才能。

  (作者系山东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返回首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