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观念 新精神 新未来

2018-06-2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海龙

  齐鲁大地,孔孟之乡。帆船之都青岛,高朋满座,其乐融融。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的领导人共聚于此,共谋新篇。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习近平用孔子的典故重点指出,面对世界新形势,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必须登高望远,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放宽眼界,站在全人类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能为一己私利,将自己的发展建立在他国利益损害的基础上。要拿出“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气势和“风物长宜放眼量”的魄力,才能实现“天下大同”,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发展。

  

  “我们的未来无比光明,但前方的道路不会平坦。”习近平总书记用五个“观”,简单扼要地阐释了破解时代难题,化解风险挑战之道:

  

  ——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这五大理念既是对我们中国自身发展的指导思想,同样也是引领世界发展的伟大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解决各国发展的动力问题;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解决各国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坚持开放发展,就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的问题。坚持共享发展,就是真正解决国家间公平正义问题,增进各国人民福祉。

  

  ——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当前,国际安全格局正在发生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复杂的变化,很多原有矛盾没有解决,新的矛盾明显增多。因此,中国主张,各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这是中国在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领域对世界贡献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必将成为推动世界安全治理的重要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

  

  此次青岛上合峰会,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也成为讲话中的一大亮点。在讲话一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放眼长远,拒绝自私自利,短视封闭的狭隘政策,要以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心胸,积极推动各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古往今来,合作交流一直是国家繁荣的必备因素。大唐喜迎八方来客成就盛世,反观清朝闭关锁国终自食苦果。此次上合,合作共赢仍是最重要的议题。

  

  ——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

  

  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强调,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此次在上合首次正式提出,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自己的文明观,中国的成功意味着文明应该而且可以多样性。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章新胜曾言:“一片森林要想可持续发展,一定不是单一树种,不但有乔木,还要有灌木、草地、土壤以及周围环境等等。世界亦如此。中国古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没有哪一种文明是居高临下、优越无比的,也没有哪一种文明一无是处。”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理念以中国的发展实践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为依据,以国际上一切主张经济全球化的国家、社会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内心期盼为回应,清晰地勾勒了其时代特征、价值目标和实现路径。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也强调,“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现如今,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全人类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共商共建共享”基于中国对时代发展和国际经济大格局的判断,是在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情况下提出的解决方案。

  

  论轻重,行为重,论先后,知为先。面向未来弘扬“上海精神”,关键是按照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五观”,积极应对时代挑战,多方位推进各领域合作,才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行稳致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上合智慧”和“上合方案”。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以青岛峰会为新的起点,上合组织必将鼓满“上海精神”的风帆,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作者: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李海龙

返回首页>>

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