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大数据与基层治理

2020-05-24  来源: 《红旗文稿》 作者:

  作者: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杨安

  当前,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就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国家治理能力这两个关键要素的比拼。把技术运用于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这是数字时代的必然选择。一方面,经济与社会数字化提出了治理新命题;另一方面,治理本身的高效性和科学性要求也必须依赖数字技术的普遍应用。要通过数字治理更好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终通过更好发挥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和多元协同的机制效应,创造数字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范式。

  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全国各地积极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手段提升治理能力,在防控疫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少地方的社区已建立数据科技助力疫情防控和城市公共卫生环境精细化治理机制,建立起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多元化城市社会基层治理架构,积累了初具特色的经验和做法。

  基层数字化治理模式可为共治、法治、自治、精治、智治提供服务。网格化社会治理,就是把基层社区划分成若干责任网格,将人、地、物、事、组织及状况、动态信息等全部纳入具体网格的一种基层治理模式。在这次疫情防控战中,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发挥了巨大作用,广大网格员冲锋陷阵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为阻止疫情蔓延做出重要贡献。但是,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可以看到,我国基层应急管理、公共卫生管理还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中网格员数量偏少,数据识别和预判能力不够,运用数字及信息集成技术筑起社区防控疫情保护网,未雨绸缪的意识不强。大数据时代的基层治理能力与水平提升存在这样的瓶颈:一是政府机构组成呈现科层制,而民众生活在各个城乡社区。纵向的政府管理没有实现对平面地域生活的城乡社区居民全覆盖全融合。二是一些工作人员目前缺乏与“数据沟通”的意识经验,仍以发文件、填表格等方式多头采集数据。同时,基层治理和社区应急管理服务开发的智能化人脸识别APP等在技术、路径、标准规范等方面存在弱项。通过这次疫情可以看到管理转型需求的大量释放,各方面也在探索升级之策,其中数据运营能力不足,路径和模式单一问题突出。当前,不少管理服务人员仅仅能上机器、上系统、上平台,而相关数据库没有开放,无法打通内外部数据流。大部分转型机构对数字技术了解不充分,缺乏数据平台运营经验。解决部门分割、信息分散、层级过多带来的协同治理不力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发挥大数据信息化巨大效用,加快数字化治理转型是必然选择。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区块链等信息技术,运用信息共享平台,有效整合党委、政府、社会、社区、企业、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汇总各类数据资源,打造社区管理服务、社区风险预警监测以及城市管理、基层治理、应急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数据化平台,进而实现服务及风险预防预警问题解决定制化、个性化、精准化,以满足城乡居民需求。

  推进网格员队伍专业化、年轻化。网格员在协助做好疫情排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堪称平安中国建设排头兵。为此,需大幅提高网格员待遇,探索网格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实现网格员队伍建设法治化、专业化。建立网格员准入和退出机制,优化网格员队伍结构,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网格员业务素质,全面提升网格员大数据技术应用和应急管理能力。

  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与应急管理系统整合。加快整合、汇总社会治理相关部门现有的数据资源,强化信息系统联网,同时,实现数据分析与应用共享,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建设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统一的技术标准与操作规范,破除数据壁垒和机制阻隔。横向打通,实现与各类政务服务平台有机衔接,实时监测、分流处置、跟踪归责。在此基础上促进纵向贯通,实现从网格员“手上”到村(社区)、乡镇(街道)、县(区)、市以至省级的应急管理“屏上”五级联动,提升基本社会信息管理的全时性、动态性、准确性。同时,促进视频联通,实现“雪亮工程”与应急管理系统及其与村(社区)、乡镇(街道)和企业视频系统等分级分权限接入,提升基层应急协同指挥能力。

  建立应急大数据指挥调度中心。我们现在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在大数据与信息集成技术支持下,即刻做到信息透明、平衡调度、监控到位。一要充分利用中国互联网平台优势和发达的物流信息优势及专业化的效率优势,联合作战、快速架构、高效部署。二要统一技术路线,规范API开放端口,厘清平台衔接流程,组建四大应急大数据智慧调度平台,即应急大数据指挥平台、应急物流指挥平台、应急物资保障(电商)平台、应急城市交通指挥平台。利用新技术力量和大数据红利,做到关键数据高效汇总、应急物资精准投放和城市紧急交通调度,进而提升应急指挥效能,使政府和人民在危急时刻更快渡过难关。

  提高社会组织、企业参与基层治理、社区管理服务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减税、政府购买服务或者提供补贴的方式,对参与基层治理和社区公共服务管理的企业,其投入的生产经营以外的设备和人力成本等,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经费补偿,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社区建设,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新形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探索将网格化服务管理升级为网络化治理,助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形态新格局。网络化治理作为一种治理模式,在政府力量不足的现实情况下,其在发挥市场化、社会化力量多元共治中价值巨大。从当前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迫切需求出发,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中技术管控类功能发挥的较好,治理服务类功能较为薄弱。因此,网格化服务管理在市域社会治理总体思路与具体治理实践中应当升级为网络化治理,而这一升级路径在于保留功能并实现赋能网格化管理及其整合提升,从而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新时代网格化服务管理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与社会风险防范体制机制。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