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

2021-08-30  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

  蒲实

  日前,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这一宏观调控领域理论创新,既体现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求,也确定了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宏观调控基调和宏观政策基本态势,为“十四五”时期经济行稳致远指明了方向。

  什么是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旨在健全解决中长期发展问题的宏观调控框架或体系。“跨周期调节”的说法首次提出是在2020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时隔一年,再次重提与强调“跨周期调节”,是因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增长,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但“不稳固、不均衡”仍然存在,因此要统筹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前瞻性、有效性。这就意味着宏观调控政策要更加注重从中长期维度评估总体形势,提高精准性和预防性,避免经济运行相对于潜在产出出现较大波动,保持经济中长期在合理区间运行。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打破了宏观调控进行“短期”调节的传统,建立健全一整套由侧重相机抉择解决短期挑战向侧重解决中长期难题转变的全新宏观调控框架体系,将逐步完善和优化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实现短期经济波动抑制与中长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兼顾,有效促进经济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均衡。

  如何把握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与逆周期调节的关系?既彼此补充又各有侧重。逆周期调节是二战以后各国普遍采用的聚焦需求侧管理,着力解决短期困难的宏观调控方式,其优势表现在显著减轻经济波动幅度和熨平经济周期阶段过渡的短期负面影响;而跨周期调节在逆周期调节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中长期对逆周期调节短时效应的“跨越”,从而实现经济中长期可持续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形成了高度互补。从各自侧重点来看,主要表现为两个不同:决策方式上,逆周期调节强调“相机抉择”,而跨周期调节则强调“未雨绸缪”。逆周期调节侧重于经济出现波动后的精准施策,跨周期调节着力对经济发展的中长期优化,更加注重稳增长和防风险的统筹推进,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和内生动力。政策工具上,逆周期调节强调“单一实用”,跨周期调节则强调“多元联动”。逆周期调节一般采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控的传统调节方式,精准攻克短期扰动;而跨周期调节则强调财政货币政策与中长期战略规划、区域和产业等政策间的协调与配合,妥善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等中长期问题,促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的实施重点是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要根据中长期经济发展目标和经济周期循环相机而动、实时调控,强调规则调控和相机抉择的有机统一,综合施策、多管齐下。健全我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引导作用,并聚焦关键指标为宏观政策调控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进一步加强中长期、跨周期宏观经济政策预研,处理好宏观调控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兼顾需要和可能做好平衡衔接,实现宏观调整政策的“长短结合”与“量质并重”。优化宏观调控政策协调机制,推动宏观政策手段运用保持统一协同,搞好跨周期调节和政策设计,进一步畅通传导机制,在充分发挥传统政策工具的短时高效作用基础上,融会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健全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促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强化宏观政策的市场预期,降低宏观政策波动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理顺政策的预期引导机制,通过加强公众沟通,着力稳定市场预期,避免政策传导急转弯,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构建破解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问题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范式。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徐坤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层面上,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集成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法治[详细]

    08-25 14-08 光明日报 分享
  •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

    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法治思想展现出科学缜密的逻辑架构,实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法治思想以马克[详细]

    08-25 14-08 光明日报 分享
  • 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行伟大斗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勇于战胜一[详细]

    08-25 14-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实现伟大梦想就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就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历经百年接续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详细]

    08-25 14-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详细]

    08-25 14-08 人民日报 分享
  • 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详细]

    08-23 10-08 光明日报 分享
  • 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需要把握的几对重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详细]

    08-23 10-08 光明日报 分享
  • 从正史修撰看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

    在中国古代历朝所修的正史中,唐朝初年所修八史即《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以及《晋书》《南史》《北史》和元朝后期所修《辽史》《金史》《宋史》,是在朝廷主持下的两次大规模修史活动,其修撰所得共十一部正史,近于今日所见“二十四史”的半数。[详细]

    08-23 10-08 光明日报 分享
  • 深刻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

    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要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我们要坚持学史力行,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攻坚克难、担当作为、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开拓进取、力行不辍,用苦干实[详细]

    08-23 10-08 分享
  • 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党性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强调:“要在锤炼党性上力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党的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始终用党性原则修身律己,切实以坚强党性[详细]

    08-23 10-08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