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李克济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对就业带动作用会不断增强,就业形势将在总体稳定基础上不断改善
切实把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抓好,增强就业的适配性稳定性,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
前不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署启动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针对登记失业青年和2023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开展服务;针对未就业困难毕业生及长期失业青年,制定“一人一策”帮扶计划;6月底前,形成登记失业青年帮扶台账……一系列务实举措,为保障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提供有力支撑。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特别是青年就业工作,强调“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4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当前,国民经济整体恢复向好,稳就业政策持续显效,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从统计数据来看,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月持平,失业率今年以来整体呈下降态势。分年龄看,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继续下降,5月份25—59岁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为4.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下降,说明就业基本盘总体稳定,而且还在改善;分群体看,进城务工农民工失业率继续降低,5月份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失业率为4.9%,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下降,农民工就业总体向好。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仍不容忽视,青年人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接下来,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把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青年就业的强大合力。
稳就业,经济发展是根本。就业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这为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以来,国内需求稳步扩大,消费带动作用增强,市场用工需求增加,促进就业形势整体好转;服务业增势较好,促进就业容量扩大,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等行业较快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这都说明,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对就业带动作用会不断增强,就业形势将在总体稳定基础上不断改善。我们完全有底气、有理由相信,随着经济持续好转,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将逐步改善。
随着高校毕业季的到来,一系列稳就业政策不断发力。接连推出延政策、增信贷、降成本举措,为广大企业减负担、增后劲,支持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吸纳就业,助力企业留工稳岗;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激发新业态新模式创造就业的潜力,促进新岗位新职业不断涌现,培育更多就业增长点;健全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提高人岗匹配效率……当前,各地区各部门打出政策组合拳,从帮扶经营主体、拓宽就业渠道、促进供需匹配、完善就业服务等各方面多管齐下,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托举。
就业稳则民心安、社会稳。着眼经济发展大势,我们对稳就业具有坚定信心、稳定预期。切实把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抓好,增强就业的适配性稳定性,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不仅将提升千家万户的民生福祉,更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责任编辑:牛乐耕
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把基层政权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才能稳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详细]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站立在浸润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大地上,手握科学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沐浴文明辉光,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不断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我们信心满满、底气十足![详细]
在“七一”建党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重温经典红歌,感悟信仰力量。[详细]
沂蒙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在沂蒙山区形成的一种伟大精神风貌,它体现了中国人民与国家和民族共同奋斗、共同前进的决心和勇气。沂蒙精神在新时代仍然熠熠生辉,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进步具有深远影响。[详细]
全球治理体系正处于调整变革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提高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做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国际传播,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译介阐释,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详细]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的创新性,扎根中华大地,继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和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详细]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山东是文化大省,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素有“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美誉,在这里诞生了孔子、墨子、孙子、书圣、医圣、农圣、工圣等众多名家智者。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赓续历史文脉,山东责无旁贷,[详细]
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沉下心来,甘当人民群众小学生,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关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的具[详细]
无限风光在险峰,科技创新同样如此。使命召唤,梦想催征。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传承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广大科技工作者定能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闪耀在强国复兴的伟大征程。[详细]
2023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谈到新时代中国好儿童时,给出这些关键词: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这二十四字箴言饱含了总书记对少年儿童深深的期许。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中国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