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黄一兵
核心阅读
中华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积累丰富的经验智慧。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是由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是由我国独特的国情决定的,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华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相互融通、彼此成就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为我们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
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
中华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它们植根于中国人民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坚定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始终滋养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赋予当代中国独特的发展优势,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华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面貌,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中华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积累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也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能够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重要启示。
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不是偶然的,是由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是由我国独特的国情决定的,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华大地,切合中国实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华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我们党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强调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每一步拓展和推进,都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基于中国国情和中华文化的实践探索,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要求我们始终从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的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求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求我们既要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又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我们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要求我们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同时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不是抛开中华文明的另起炉灶,而是扎根中华文化沃土,在中华文明从蒙尘到更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逐步开创、推进和拓展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中国式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首先是因为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从未中断。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不是飞来峰,而是中华文明的长河行进到了现代化的渡口。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丢掉了这个“根”和“魂”,我们的现代化和文明发展就没有了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崛起,都以文化创新和文明进步为先导和基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同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正在为中华文明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我们坚信,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突破,中华文明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贯穿党的百年奋斗伟大历程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面向未来,我们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秉持开放包容,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只有包容共存、交流互鉴,才能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创新,就要在传承中华文明优秀文化基因的基础上,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当代表达。特别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充分吸收其中蕴含的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格物究理的思想方法、修身处世的道德理念,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牛乐耕
以放开搞活汇发展之力、聚创新之势。做好“放”的文章,就要培育“放”的多元主体,“放”出经营主体的活力、基层一线的动力、社会各界的合力、群众创新创业的潜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建立“亲清政商关系”的内涵意义与路径,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帮企业解难题,[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将秉持初心、努力奋斗,继续发挥专业所长,努力钻研出更多成果,在乡村振兴中作出新的贡献。[详细]
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把基层政权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才能稳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详细]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站立在浸润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大地上,手握科学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沐浴文明辉光,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不断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我们信心满满、底气十足![详细]
在“七一”建党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重温经典红歌,感悟信仰力量。[详细]
沂蒙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在沂蒙山区形成的一种伟大精神风貌,它体现了中国人民与国家和民族共同奋斗、共同前进的决心和勇气。沂蒙精神在新时代仍然熠熠生辉,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进步具有深远影响。[详细]
全球治理体系正处于调整变革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提高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做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国际传播,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译介阐释,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详细]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的创新性,扎根中华大地,继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和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详细]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山东是文化大省,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素有“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美誉,在这里诞生了孔子、墨子、孙子、书圣、医圣、农圣、工圣等众多名家智者。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赓续历史文脉,山东责无旁贷,[详细]
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沉下心来,甘当人民群众小学生,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关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的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