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2023-07-18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刘礼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是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是我们党百余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也是由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所决定的。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近代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如何实现现代化成为中国人民苦苦追求的目标。然而,轮番出台的各种救国方案,包括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种方案,都无法使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的正确的现代化道路,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决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它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历史渊源、文明底蕴,彰显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是赓续古老文明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

  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的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集中而鲜明地体现在它所具有的中国特色上: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我们能看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思想理念;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我们能看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等思想理念;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我们能看到“富润屋,德润身”等思想理念;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我们能看到“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等思想理念;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我们能看到“协和万邦”“亲仁善邻”等思想理念。正是因为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华文明中汲取丰厚营养,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

  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还体现在“中国之制”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我们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前行提供坚强制度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是因为汲取了中华文明的丰富养分而最可靠、最管用,具有巨大优越性。比如,“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等传统,为我们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提供了深厚文化土壤;“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等思想,为我们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供了丰富思想养分;“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等理念,为我们制定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提供了深刻历史启示。中国古代还有许多优秀制度经验,可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比如“以时禁发”的生态保护制度,“养疾之政”“补给侍丁”的社会福利制度等。这些制度建设方面的历史经验,可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加以总结和利用,助力我们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还在于其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反映14亿多中国人民的价值共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价值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集中体现当代中国精神,又牢牢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我们能看到“民以殷盛,国以富强”“民为贵”等质朴理想,能看到“丹心报国”“天道酬勤”等精神追求,能看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等古代智慧。我们要立足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战略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重要思维方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战[详细]

    07-05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厚植开放优势

    以放开搞活汇发展之力、聚创新之势。做好“放”的文章,就要培育“放”的多元主体,“放”出经营主体的活力、基层一线的动力、社会各界的合力、群众创新创业的潜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建立“亲清政商关系”的内涵意义与路径,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帮企业解难题,[详细]

    07-05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当好科技与田野的桥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将秉持初心、努力奋斗,继续发挥专业所长,努力钻研出更多成果,在乡村振兴中作出新的贡献。[详细]

    07-05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厚植开放优势

    以放开搞活汇发展之力、聚创新之势。做好“放”的文章,就要培育“放”的多元主体,“放”出经营主体的活力、基层一线的动力、社会各界的合力、群众创新创业的潜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建立“亲清政商关系”的内涵意义与路径,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帮企业解难题,[详细]

    07-05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当好科技与田野的桥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将秉持初心、努力奋斗,继续发挥专业所长,努力钻研出更多成果,在乡村振兴中作出新的贡献。[详细]

    07-05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

    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把基层政权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才能稳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详细]

    07-03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站立在浸润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大地上,手握科学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沐浴文明辉光,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不断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我们信心满满、底气十足![详细]

    07-03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学习时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重温经典红歌迎“七一”

    在“七一”建党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重温经典红歌,感悟信仰力量。[详细]

    07-01 10-07 大众网 分享
  • 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

    沂蒙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在沂蒙山区形成的一种伟大精神风貌,它体现了中国人民与国家和民族共同奋斗、共同前进的决心和勇气。沂蒙精神在新时代仍然熠熠生辉,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进步具有深远影响。[详细]

    07-01 10-07 大众网 分享
  • 为人类法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全球治理体系正处于调整变革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提高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做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国际传播,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译介阐释,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详细]

    06-27 10-06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