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2023-12-07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王锦涛

  王锦涛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从良种、良田、良技等多维度聚焦粮食安全,为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凝聚智慧与力量。

  ——编者

  粮安天下,种为粮先。凝心聚力写好种业大文章,与时俱进育新种、制良种

  位于河西走廊的甘肃省张掖市,地形地貌丰富多样,不乏戈壁、荒丘。就是这片土地,为全国提供了近一半的玉米种子。

  前不久,记者来到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五个墩村,正赶上喜获制种玉米丰收的农民在算账。村党支部书记王新宏很欣喜:“今年产量、收入双升,亩均增收300多元。”

  “黄棒子”孕育“金种子”,有先天禀赋,更靠后天努力。河西走廊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冰雪融水丰盈,气候干燥、空气流动快,这是“天帮忙”。当地不断推广新的农业技术,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这是“人努力”。多重因素共同作用,造就了我国最大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孕育了发芽率、纯度、净度均高于国家标准的“张掖玉米种子”。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就必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沃野出良种,土地是根本。小农生产,土地分散、技术参差,产种品质自然良莠不齐。推动制种用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才能为适度规模经营、农机农艺技术集成应用筑牢基础,助力优质种子标准化产出。在张掖,当地积极推广“一户一块田”“一企一基地”等模式,引导农民自愿参与农田集中连片整理,打破乡镇、村社界限,实现耕地化零为整。耕种不再东奔西跑,农机有了用武之地,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让一粒种变亿粒种。

  科技助增收,稳定良种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创新。提供“订制”绿肥提高产量,推广先进农机节省成本,安装节水设备增加效益……实践证明,切实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才能提质增效,让种业茁壮成长。也应看到,当前甘肃玉米制种多是代育代繁,本土研发能力不够强。着眼未来,需要进一步向创新要动力,推进科研院所等机构的种业科技成果向优势种业企业转移,构建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繁育推一体的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种业向科技密集型产业转变。

  种业振兴,离不开人力支撑、人才助力。对西部地区而言,种业人才相对紧缺。从今年起,张掖计划每年引进现代种业等领域人才100名以上。要想引得凤凰来,还得栽好梧桐树,建好软环境。聚焦种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和未来所需,释放政策红利,切实提高人才待遇,方能更好激发创新活力,为产业发展赋能。农民是推动种业振兴的重要力量,制更多良种就要让农民更有获得感。春耕、夏耘、秋获,一粒种子,长于天时、聚于民力。以往的种业模式下,农民收入往往只体现在生产环节,享受不到更多发展红利,容易出现“无人愿制种”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加强统筹,在种业发展、企业引进、集体经济培育等工作中,建立健全利益共享机制,确保产业增值收益更多惠及农民。

  粮安天下,种为粮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新征程上,凝心聚力写好种业大文章,与时俱进育新种、制良种,就一定能为粮食安全筑牢种业基石。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建好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努力把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优势和新疆的区位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必能进一步激发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惠及各族群众。[详细]

    12-06 11-12 人民日报 分享
  • 两手抓 两不误 两促进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标准不降、劲头不松,把主题教育谋划好、组织好、落实好,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实实在在检视整改突出[详细]

    12-06 10-12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系统观念协同推进黄河大治理

    坚持系统观念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系统观念贯彻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全过程,成功实践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协同推进大治理。[详细]

    12-04 10-12 光明日报 分享
  • 无废城市建设,于细微处见真功

    如果把城市看成人的身体,那么一个个工厂、园区、社区、学校等社会生活的组成单元,就像是一个个细胞。只有城市治理精细到每一个“细胞”,整体的“无废城市”建设才会更有实效。当前,山东各城市已经不同程度开展了市级“无废细胞”建设,出现了不少成效良好的“无废[详细]

    12-04 10-12 大众日报 分享
  • 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根基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与理论根基。深入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根基,有助于我们准确领会这一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与精髓要义,从而更加自觉地走人与自然和谐[详细]

    12-01 14-12 光明日报 分享
  • 同步提升发展“含金量”与“含绿量”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面向未来,我们将锚定目标,攻坚克难,不断扩大优势、补齐短板,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发展“含金量”与“含绿量”的同步提升,努力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详细]

    12-01 10-12 人民日报 分享
  • 数字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

    当前,我国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在以数字化促进文化发展方面也取得积极进展。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抓住数字化机遇,不断深化拓展数字赋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更有力支撑。[详细]

    11-30 13-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

    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强大合力,蹄疾步稳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详细]

    11-30 13-11 人民日报 分享
  • 用绿色行动共建美丽家园

    在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不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我们定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秀丽的大美中国。[详细]

    11-28 16-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擦亮普惠金融的为民底色

    普惠金融既是一项经济活动,也蕴含了一种价值理念。新征程上,更好践行金融为民理念,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稳妥探索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就能不断提升普惠金融的下沉深度、覆盖广度、服务力度,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详细]

    11-28 15-11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