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上 持续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

2024-02-19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杨维凤

  杨维凤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十年来,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再到“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从重点突破到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书写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京津冀区域经济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2023年三地经济总量达到10.4万亿元,是2013年的1.9倍。协同发展合力持续增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基本形成。

  一盘棋布局,顶层设计日臻完善。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地坚持一盘棋的指导思想,一系列专项规划、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先后出台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方针和战略方向;《“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谋划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任务;“十四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擘画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图景。此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等的制定实施,也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体系日益完善。

  一股劲落实,协同发展有成效。宏伟蓝图已绘就,京津冀三地全力推动落实。京津冀三地建立高层定期互访机制、常务副省(市)长联席会议和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等制度,对重大事项进行磋商。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和专题工作组,实行分领域、分层次的协同工作机制。不断探索重大创新举措,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在协同努力下,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显著成效,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二期已经入驻,三大文化建筑对外开放,一批企业、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逐渐落地。雄安新区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200多家央企子公司和各类分支机构落户雄安,北京支持建设的“三校一院”项目已经开学开诊。

  一体化推进,重点领域协同取得新突破。交通一体化水平大幅提升,“轨道上的京津冀”初步建成,形成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显著,区域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不断深化。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37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65.1%。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的断面比例达78%。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014年以来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累计达9700余家,北京流向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2200亿元。汽车、大数据、智能终端、新能源装备、现代农业等五大优势产业链区域分工加速形成。

  一条心为民,民生福祉不断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要体现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京津冀三地强化政府引导,引入市场机制,不断创新合作方式,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新成效,民生红利不断释放。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异地就医“一卡通行”,跨省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组建高校联盟,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办学,互派培养中小学教师;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200多项事项实现“跨省通办”,约180项事项“同事同标”;推动社会保障卡跨省通用,打造一体化就业体系,强化区域就业协同共享,深化职称互认。

  京津冀协同发展着眼全国一盘棋,向纵深不断推进,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带来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京津冀创新资源丰富、市场规模巨大、制造业基础雄厚、对外开放水平高,协同发展将形成巨大的优势互补合力,辐射周边并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了全面深化拓展新阶段。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增强抓机遇、应挑战、化危机、育先机的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站在新的起点上,京津冀三地当全面深入推动协同发展,形成更紧密的一体化格局,蓄积更澎湃的发展势能,让群众有更强的获得感,为区域以及全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者:杨维凤,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购物车蕴藏消费新动能

    加快商超行业转型升级,打造零售产业新亮点,有助于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为扩大国内需求、引领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详细]

    02-08 10-02 大众网 分享
  • 提升金融服务“三农”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以金融支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进一步深化[详细]

    02-08 11-02 人民日报 分享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只有坚定人民立场,增强文艺原创能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详细]

    02-07 15-02 人民日报 分享
  • 心始终连在一起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习近平总书记的春节足迹里,有对民生福祉的关切,也有对文脉传承的深思;有对事业发展的擘画,也有对美好愿景的期盼。牢记嘱托、勇担使命,鼓足干劲、踔厉奋发,我们一定能“把日子过得更好”,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详细]

    02-07 15-02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为强大动力

    100多年来,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我们党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新征程上,把党的自我革命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严密,把每条战线、每个环节的自我革命抓具体、抓[详细]

    02-06 11-02 人民日报 分享
  • 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

    新征程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弘扬伟大建[详细]

    02-06 10-02 人民日报 分享
  • 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

    由点及面,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要以先行区建设为突破口,力争在一段时间内先形成一批实践示范样板,再接续滚动实施、分批推进,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久久为功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详细]

    02-02 16-02 人民日报 分享
  • 强化精准思维,下足绣花功夫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性、关联性、复杂性的特点尤为明显。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精准的科学方法、落实精准的工作要求,提高“全周期管理”的能力本领,一定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科学路径和持久动力[详细]

    02-02 14-02 人民日报 分享
  • 坚持狠抓落实

    现实中,还存在有的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用心、不务实、不尽力,有的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把说的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等情况,致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成效大打折扣。针对这些情况,要严肃问责追责,对违规违纪、破坏法规制度踩“红线”、越“底线[详细]

    02-01 10-02 人民日报 分享
  • 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全社会现代文明程度就能不断提升[详细]

    02-01 09-02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