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李 拯
宏观政策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工具,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做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加强预期管理。”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对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意义重大。今日起,本版推出系列评论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同探讨。
——编者
只有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向市场释放明确且一贯的信号,才能营造稳定透明的政策环境,从而真正稳定预期、提振信心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497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离不开宏观政策有力有效。三季度以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引导银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加大助企帮扶力度,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互配合,体现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极大提振市场信心,对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形成有力支撑。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现实和历史、物质和文化、发展和民生、资源和生态、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因素。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近日国务院以“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政策协同提升实施效果”为主题进行专题学习。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就是要坚持系统观念、增强大局意识,用系统性的思维、方法和措施,优化政策资源和工具的配置组合,确保各项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精准有力。
增强一致性,先要明确目标,“增强一盘棋意识”。宏观政策是一个囊括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的复杂体系,每项政策都有各自侧重,同时又对其他领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只有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需要出发,自觉服从全局、服务全局,才能确保各类政策相互衔接、有机统一,以“心往一处想”的共识实现“劲往一处使”的协同。
就拿楼市来说。国庆假期,深圳新房认购量较去年同期增长664.14%,北京新房网签量较去年同期增长730%,上海二手房日均成交套数是2023年同期的近3倍。楼市“银十”开局回暖,得益于从稳增长、惠民生的大局出发,各地区各部门打出的政策组合拳。在供给侧,对商品房建设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在需求侧,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财税、金融等政策抓紧完善、协同配合。实践有力证明:自觉在大局下行动,从全局视野充分考虑政策初衷、目标取向、功能定位,让部门利益、地方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才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市场经济是预期经济、信心经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才能给经营主体释放清晰信号,稳定预期。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只有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向市场释放明确且一贯的信号,才能营造稳定透明的政策环境,从而真正稳定预期、提振信心。
近日,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从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到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再到不断健全民营经济形势监测指标体系,各方面政策都体现共同的主旨,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多措并举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有效增强了民营企业的信心。
可以说,从严从细把关各项政策对经济总量和结构、供给和需求、行业和区域、就业和预期等的影响,多出有利于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和抑制效应的政策,才能实现有效的预期管理,形成正向预期与经济回升向好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是提升宏观调控效能的重要抓手,要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发挥制度的规范、引导、激励、约束作用。比如,建立健全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工作机制,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综合评估新出台政策对经济发展、稳定预期、就业民生等方面的影响;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围绕实施国家发展规划、重大战略促进各项政策协同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一项政策出台,不管初衷多么好,都要考虑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考虑实际执行同政策初衷的差别,考虑同其他政策是不是有叠加效应”。充分考虑各项政策之间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就能释放更大的政策效能,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注入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牛乐耕
奋进新征程,不忘来时路。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大道上,让我们向千千万万的老兵们学习、致敬,凝聚最强大的精神动力,勇毅前行。[详细]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任务,明确改革路径和具体举措,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和举措,[详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新征程上,落实好改革举措,必须有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强干部队伍,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详细]
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详细]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组织部门身在其中、重任在肩,必须发挥带头作用,努力学在深处、干在实处,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详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凝结着党和人民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出重要[详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深化跨军地改革。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发展和安全、富国和强军,着眼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巩固拓展国防和军队改革[详细]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其中一条就是“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实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内在要求以制度建设为主[详细]
社会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时代党的社会工作,对于走好党的群众路线,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领域各类组织健康发展,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汇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具有十[详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背靠祖国的强大支持和粤港澳大湾区广阔腹地,依靠自身不懈努力,未来的香港将更加光彩夺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