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何齐柏
群众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汇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
基层走访时,怕啥?群众有难事烦心事,却不愿意将诉求表达出来。怎么让群众打开话匣子,成为推动工作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得用群众接受、欢迎的方式。我们借助“三级院坝会”的形式,将工作地点从办公室搬到群众家门口,搬到居民经常聚集的院坝、广场、茶馆等地,让群众愿意坐下来,敞开心扉、有啥说啥。在重庆市璧山区福禄镇,我们管这种方法叫“院坝话福”。变“干部台上讲、群众边上听”为“群众场中说、干部台下记”,既零距离阐释政策、回应关切,也面对面听民声、聚民智。
真正赢得百姓信任,将好机制坚持下去,不能“只听不做”,必须狠抓落实,做到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在这方面,我们建立了一套常态化的问题处理联办机制。在村级层面,院坝会上提出的问题尽可能就地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就记录到“心愿卡”上,挂到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群众解忧墙”上,按红、橙、绿3色显示问题的办理状态,让老百姓可观、可感、可监督、可评价。村级层面无法解决的,就上报镇里,再点对点“派单”给镇里有关部门的具体人员,变“群众到处找”为“群众吹哨、干部报到”。截至目前,我们联动区级部门、企业,已经解决了诸如斑竹村柑橘品种迭代更新、红山村旱改水赔付等难题。
基层干部不仅要做解决问题的“助推器”,也要当好政策传达的“枢纽站”。多次参加院坝会后,我观察到一个现象:有时候政策初衷是好的,却存在“好事没办好,群众不认可”的情况。这常常是信息传递不及时、不通畅、不对称造成的。借助院坝会,大家坐在一起把政策讲透、把话说开、把道理讲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能快捷、准确、通畅传递的问题。如此,很多问题和矛盾就能在基层化解,依法依规的共识也能不断增进。
群众是基层治理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如何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我们探索将“积分赋能”与“院坝治理”结合,经过意见征集,建立起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积分制。各村(社区)将遵纪守法、参与自治、好人好事等积分事项在院坝公布,并将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按一定比例投入积分资金池。通过这种方式,群众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汇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
基层治理要有办法,也要讲情怀。“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为民服务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创新用好各种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当好行动派、实干家,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作者为重庆市璧山区福禄镇党委书记,本报记者常碧罗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牛乐耕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承载民生。耕地保护,关系到十几亿人的饭碗问题,要常抓不懈,打好持久战。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牢不可破,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中国饭碗”必将端得更稳、成色更足。[详细]
强化错位分工和协同互补,发挥比较优势,就能找准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实现扬长避短、培优增效[详细]
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充分激发全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系统思维聚合力,用系统方法谋全局,必能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在攻坚克难中长本领、出业绩。[详细]
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推动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代代相传,让我们走进《沂蒙山小调》的诞生地——临沂市费县薛庄镇白石屋村,聆听《沂蒙山小调》的创作故事,感悟党和人民心连心的鱼水情深,凝聚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详细]
奋进新征程,不忘来时路。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大道上,让我们向千千万万的老兵们学习、致敬,凝聚最强大的精神动力,勇毅前行。[详细]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任务,明确改革路径和具体举措,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和举措,[详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新征程上,落实好改革举措,必须有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强干部队伍,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详细]
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详细]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组织部门身在其中、重任在肩,必须发挥带头作用,努力学在深处、干在实处,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详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凝结着党和人民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出重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