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024-11-14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许晓东 杜志章

  许晓东 杜志章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为我们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了科学指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基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这离不开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提出“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认识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我们党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大势,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从2012年的498.8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259.1亿元,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稳居世界第一,《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总量连续多年位居榜首,基础前沿研究实现新突破,战略高技术领域迎来新跨越,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打下坚实基础,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同时要看到,我国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应当认识到,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等相互交织、相互支撑,必须全面部署、协同推进。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把握科技创新规律的必然之举,有利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强化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夯实生产力发展的产业基础;也有利于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高地,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为此,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全链条部署、全领域布局,形成共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工作格局,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基础。

  具体来看,可在几个方面着力。在科学选题方面,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国家战略需求,在若干重要领域实施科技战略部署,凝练实施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在协同融通方面,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措施、重大任务、科研力量、资源平台、区域创新等方面的统筹,构建协同高效的决策指挥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调动产学研各环节的积极性,增强国家创新体系一体化能力,提升协同攻关效率;在评价引导方面,加快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分类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完善激励制度,让科研人员能够坐得住、钻得深,敢于攻坚克难,开展具有颠覆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工作,释放创新活力;在资源保障方面,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强化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协同攻关,同时鼓励自由探索,努力提出原创基础理论、掌握底层技术原理,筑牢科技创新根基和底座。

  (作者分别为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成一事莫留多憾

    个别党员干部干工作,为了解决一个问题,结果却导致出现另一个问题甚至一些更棘手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详细]

    11-13 11-11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详细]

    11-13 11-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研究的鲜明主题

    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如何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过程中超越“古今中西之争”,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体系化学理化,构建一套立足中国本土又拥抱世界的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并能与海外学者和智库专家展开理性、有效[详细]

    11-11 17-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拓展学术视野 探索多元视角

    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与日俱增,期待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发挥更大作用。在此背景下,不断推进世界中国学研究,必须不断拓展学术视野、探索多元视角。[详细]

    11-11 17-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教师要自觉追求教育家精神

    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大教师不能辜负“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必须肩负起“‘梦之队’的筑梦人”的神圣责任。每一位教师都应把教育家精神作为自觉追求,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勇作燃灯者、争[详细]

    11-07 11-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改革开放是中国提供的重要全球公共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向全世界再次宣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展示了为实现目标愿景所作的系统谋划以及为之持续奋斗的重大举措。对正处于动荡变革时期的全球格局而言,这无[详细]

    11-07 10-11 人民日报 分享
  • 一垄一亩载民生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承载民生。耕地保护,关系到十几亿人的饭碗问题,要常抓不懈,打好持久战。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牢不可破,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中国饭碗”必将端得更稳、成色更足。[详细]

    10-29 14-10 人民日报 分享
  • 积势蓄势,借势乘势

    强化错位分工和协同互补,发挥比较优势,就能找准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实现扬长避短、培优增效[详细]

    10-29 14-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善用系统思维促发展

    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充分激发全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系统思维聚合力,用系统方法谋全局,必能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在攻坚克难中长本领、出业绩。[详细]

    10-29 14-10 人民日报 分享
  • 沂蒙山上好风光

    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推动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代代相传,让我们走进《沂蒙山小调》的诞生地——临沂市费县薛庄镇白石屋村,聆听《沂蒙山小调》的创作故事,感悟党和人民心连心的鱼水情深,凝聚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详细]

    10-23 11-10 大众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