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实在在真减负、减真负

2025-02-08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邹 翔

  邹 翔

  节后开工,干劲满满。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工作,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腾出更多精力抓落实、干实事,才能更好凝聚起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合力。

  回顾总结2024年基层减负之效,三位基层干部群众的感受颇具代表性。

  在安徽安庆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党委书记张平看来,一个重要变化是村党群服务中心悬挂的牌子变少了。以前20多块牌子让人眼花缭乱,如今只保留了4块。

  福建莆田荔城区黄石镇江东村党支部副书记祁忠兵,对“报表填报变少”感受很深。过去每年要填报近百张表,如今有“基层一张表”智能填报系统,“问基层要数据少了,到库里找数据多了”。

  山东乐陵市中街道安居社区居民靳晨,对身边“三个多”的变化感受颇深:便民服务多了,见到基层干部的次数多了,民生实事多了。

  “多”与“少”之变,印证过去一年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取得的实际成效。2024年,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实施,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作出专门处分规定;《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印发,立起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党纪“长牙”发威,党内法规动真碰硬,让基层减负有了明确参照。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非下大力气不足以清除,非久久为功不足以根治。2024年,全国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超10.7万起,展现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坚定决心。对症下药,防范杜绝“虚假减负”“变味减负”,我们才能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减负成效。

  很多形式主义问题,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一位基层干部曾向笔者讲过这样的身边事:有督查组到下面调研基层减负工作,当地干部为准备减负材料,加班两个星期才完成。调研考核只重视材料,只会加重形式主义。规范统筹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完善考核办法,减少考核频次,方能实现真减负、减真负。

  职责边界不清、权责不一致、责能不匹配等问题,是导致基层负担过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减负,什么该减、什么不该减,厘清权与责的边界才有方向和抓手。

  就拿云南曲靖麒麟区白石江街道江南社区来说,常住人口16500余人,社区工作人员只有10人,如果每天忙着开证明,何谈服务民生?曲靖推广实施村(社区)事务准入制度,麒麟区进一步明确不应由村级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指导目录。“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一目了然,让社区干部从各种证明事项中解放出来。

  人按职责干,事按制度办。为基层减负,就应以“责权一致、责能一致”为准绳,建立健全职责清单,科学划定“责任田”,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在甘肃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详细了解为基层减负情况,强调“干好有用的事,少做无用功”。填表的数量少了,打卡的任务轻了,文山会海精简了,把原本做无用功的时间精力腾出来,党员干部方能把有用的事干好、干到百姓心坎里。

  减负不减责任、不减担当,就要算好减负与赋能的“加减法”。江西“一表同享”改革以数字赋能基层减负,试点地区重点领域业务表单数量平均压减约50.1%。江苏昆山变过去各部门、各条线的多头考核为年度一次考核,“瘦身”之后的分类考核,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动力,助推当地低空经济产业园加速腾飞。

  减负与赋能本是一体两面。统筹为基层减负和赋能,既用好数字技术这个好帮手,又防范“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既规范清理不属于基层的职责事项,又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有助于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减负最忌走过场、一阵风、花架子、假把式。健全好、落实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定能让广大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为人民群众服务,让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获得更强劲动能。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顺应人民心声和时代潮流的发展理念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习近平主席站在时代前列、把握时代脉搏,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表明了当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时,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立场和使命担当。中国的发展理念来源于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充分彰显了中国式[详细]

    02-05 11-02 人民日报 分享
  • 实现合理增长,这个“合理”有啥深意?

    重视速度、不唯速度,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持续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详细]

    02-05 10-02 人民日报 分享
  • 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这个论断表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是推进中国式[详细]

    01-23 15-01 人民日报 分享
  • 奋发有为做好经济工作

    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不断提升认识水平和贯彻落实能力,奋发有为做好经济工作,完成好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今天的理论版刊发钟才文署名文章,权威准确解读五个“必须统筹”的深刻内涵。[详细]

    01-23 15-01 人民日报 分享
  • 全面把握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共产党员崇高理想追求,把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看成是极大的耻辱。”这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内容,也[详细]

    01-20 15-01 人民日报 分享
  • 深刻领会构建清廉社会生态这一重要目标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新时代新征程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的一项重要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需要深刻领会构建清廉社会生态这一重要目标。[详细]

    01-20 15-01 人民日报 分享
  • 在攻坚克难中长本领、出业绩

    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党员干部知重负重,在攻坚克难中练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铁肩膀、真本事,创造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详细]

    01-16 16-01 人民日报 分享
  • 准确全面理解中国脱贫攻坚的世界意义

    国际形势变乱交织,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古人讲‘同舟共济’,现在国际社会则需要‘同球共济’。”我们要准确全面理解中国脱贫攻坚的世界意义,在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的基础上,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详细]

    01-16 16-01 人民日报 分享
  • 交流互鉴,扩大国际影响力

    高质量教育对外开放,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得益于广阔的合作平台,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国和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教育“朋友圈”越来越大。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和区域教育合作,将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详细]

    01-16 11-01 人民日报 分享
  • 将理论创新扎根于我国经济建设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极为丰富的素材,也为经济学者提供了[详细]

    01-13 12-01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