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对话人:
尹双红本报评论员
郑颖江西日报评论员
尹双红:“江西生态秀美、名胜甚多,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的殷殷嘱托。
刚刚过去的冬天,鄱阳湖“很忙”。成群结队的白鹤、灰鹤、东方白鹳、小天鹅等候鸟,像往年一样如期而至。今年,不少种群规模有所扩大,刷新了观测纪录,引发关注。鄱阳湖何以成为候鸟越来越喜欢的越冬栖息地?
郑颖:鄱阳湖的冬天之所以“候鸟济济”,既有赖于这一方水土得天独厚的条件,也和当地群众的悉心保护分不开。
在鄱阳湖,湖泊湿地、洲滩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三角洲湿地等多种湿地类型并存,满足了不同鸟类的生境需求。对这些“远方来客”,相关保护举措越来越到位。从出台《江西省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候鸟保护规定》,用法律武器保护候鸟,到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开展鄱阳湖及五河10年禁渔,江西以强有力的举措,为候鸟创造了更好的栖息环境。
如今,爱鸟、护鸟在赣鄱大地蔚然成风。候鸟医院、候鸟保护采茶剧团等一大批民间组织相继成立,群众自发救助伤病候鸟、宣传生态保护、巡护湖区。水草丰美、安全无忧,让越来越多候鸟选择在这里安营扎寨。
尹双红:“鄱湖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在许多人看来,数十万只候鸟翩跹起舞,是难得的美景。但对于生活在湖畔的人来说,候鸟有时也会带来“烦恼”,最典型的问题就是“人鸟争地、人鸟争食”。如何减少相互干扰,促进人鸟和谐?
郑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2014年起,江西按照“谁保护、谁受益”“谁受损、补偿谁”的原则,实施湿地生态保护补偿。目前,补偿范围不断扩大,累计投入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超3.75亿元,补偿受损农作物超1.09万公顷。
此外,江西还优化政策性农业保险,把因鸟类造成的种植业、渔业损失纳入财政补贴农业保险保费范围。多措并举,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为老百姓的权益兜牢保障网,有效缓解了这一矛盾。
尹双红:近几年,候鸟季到来之前,江西不少地方都预留了未收割的水稻作为候鸟的食物。从原来想方设法驱赶候鸟,到如今为候鸟准备充足口粮,这种变化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郑颖:要想把守护候鸟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除了立法保护、严格执法、加大宣传外,很关键的一点是让老百姓在保护中得实惠、有获得感。比如,靠着“鸟来人旺”的商机,2023年以来,余干县康山垦殖场插旗洲分场已累计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实现5000万元的旅游收入。现在,候鸟是带来真金白银的“香饽饽”,大家更喜欢这些“致富鸟”了,保护候鸟的热情也更高了。
依托候鸟带来的“生态流量”,江西大力发展“观鸟经济”,探索出一条以“生态观鸟+”为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鄱阳湖畔不少村庄变身“生态旅游地”,游客纷至沓来,带旺吃住行消费,带来了“经济增量”。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形成保护和发展的正向反馈、良性互动。
尹双红:从小众爱好发展为新业态,“观鸟经济”不仅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更推动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通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在这些方面,江西还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
郑颖:为了做好这篇文章,江西大力发展“写生经济”“生态旅游”“绿色种养”等,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同时积极探索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目前已有20余项经验做法被列为国家推广的典型案例。比如,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完成自然保护地、水流、森林等2000多个自然资源登记单元的调查,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基础支撑和产权保障。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成果,正在以全新的方式惠及更多群众。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构建“绿”的机制、擦亮“绿”的底色、孕育“绿”的产业、挖掘“绿”的价值,江西正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不断书写生态高颜值与发展高质量并进的新答卷。
责任编辑:牛乐耕
合理引导公共资源和市场资本投入。完善公共资金投入机制,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乡村美育、非遗保护、艺术创作等活动,助推乡村美学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美学资源开发,加大乡土品牌建设和推广力度,突出乡土特色,提升本土品牌的美[详细]
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原创的滋养。当文化原创力竞相奔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将以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屹立于人类先进文化之林。[详细]
青年消费新趋势正在重塑家电行业的竞争格局。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偏好、行为模式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这些新特点形成了新趋势,蕴藏着新商机,为消费市场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相信,敏锐捕捉需求变化、聚焦细分功能和细分应用场景进行创新的企业,一定能开辟出[详细]
靠交融,给互信友好加浓度。老外探店中国美食直呼“地道”,中国售票员“狂飙”流利英文……走进中国的人,会说“远比想象的精彩”。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促使人们迈开脚步,更张开怀抱。共享代替独享,和合消解零和,对话填平鸿沟,中国追求的包容性发展,不仅能“[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将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向着宏伟目标接续奋进”。向着宏伟目标接续奋进,就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详细]
征程风正劲,笃行向未来。向着宏伟目标接续奋进,我们有抵御风险、战胜挑战的坚实支撑,有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的强大底气。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详细]
众志劈开千仞嶂,同心踏破万重关。现在,中国式现代化正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时代呼唤挺膺担当,召唤亿万中华儿女携手并进。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详细]
向前行,强信心。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在困难和挑战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来”。[详细]
上海发布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安徽提出今年要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家以上,甘肃开发建成全国法院首个营商环境信息平台……新春伊始,全国各地纷纷出台“硬核”举措,护航民营经济发展。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就一定能为[详细]
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要求,需要深刻认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阶段性特征以及面临环境条件的变化,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