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铸重器”,强国复兴有支撑

2025-10-14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李洪兴

  李洪兴

  大国重器所在,就是战略优势所系。握“重器”于手,关键时刻能亮“绝活”,才能在风云变幻中始终站稳脚跟,不断积累发展胜势

  不断增强科技认知力、创新力、开拓力,我们定能以创新主动赢得发展主动,以更多数得着、叫得响、顶得上的硬核科技创新成果支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生活中,一些人往往觉得大国重器离自己“太遥远”。前不久,“爱达·魔都号”上的一段欢送仪式视频引人关注,让“大家伙”与“小生活”有了交集。

  舞动的不只是旋律,更是大国重器的发展姿态。从实现制造“零的突破”,到不断创新文旅模式,再到“爱达·魔都号”运营140余个航次……建造覆盖全产业链、设计富有文化特色、运营擦亮中国品牌,国产大型邮轮既彰显制造硬实力又展现文化软实力,为“十四五”时期的创新突破写下生动注脚。

  大国铸重器,发展增底气。C919大飞机翱翔蓝天,安全运送旅客超300万人次;长征七号运载天舟九号,仅用3个小时就完成太空物资“闪送”;“深地塔科1井”,在地下10910米的深度完成钻探;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入列,最大钻探深度达1.1万米……上天入地、钻山探海,一大批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的突破,持续刷新科技创新的高度,标注着我国科技实力的整体跃升。

  国之重器,重在战略支撑。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使得我国在更广泛的月球探测上占据先机;“中国天眼”拓展人类观天极限、持续产出重量级发现,促使我国在射电天文领域成为“领跑者”……大国重器所在,就是战略优势所系。握“重器”于手,关键时刻能亮“绝活”,才能在风云变幻中始终站稳脚跟,不断积累发展胜势。

  铸国之重器,必用举国之力。巨大资源投入、长期技术积累和高效组织协调,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和新型举国体制的强保障。拿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来说,20多个省市、150多家企事业单位、10余所高校数以万计研究人员参与研制,全产业链上有1000多家企业。正是科学的决策、高效的协同,才形成了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的科研生产体系。集中力量、协同攻关,不仅成为攀登战略制高点的重要支撑,更持续锤炼参与者的科创能力,为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汇聚合力。

  往深层看,“十四五”时期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等成果集中涌现,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我国特有的产业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比如,我国拥有全部工业门类,产业配套能力强,新型基础设施、能源网络发达,足以支撑大国重器的研发和生产;再比如,超大规模市场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丰富应用场景,让前期创新的巨大投入获得回报,进而摊薄创新成本。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以经济实力为科技创新创造条件、提供舞台,大国重器才有研制、应用、推广的更多便利与更大空间,这是中国的独特优势所在,也是持续向新发展的潜能所在。

  近期,两则消息引人关注:马来西亚的亚洲航空公司正洽谈采购C919客机,柬埔寨国家航空有限公司拟采购20架C909飞机。中国大飞机的“出海”,进一步彰显大国重器的技术实力、市场潜力与国际认可。面向“十五五”,紧盯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不断增强科技认知力、创新力、开拓力,我们定能以创新主动赢得发展主动,以更多数得着、叫得响、顶得上的硬核科技创新成果支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

    乡村建设是国家发展的根基,关系着亿万农民的生活福祉与社会的全面进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详细]

    10-10 15-10 人民日报 分享
  • 伟大文明向新而行

    正是不断创新、持续进化,涵养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气质,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详细]

    10-10 10-10 人民日报 分享
  • 激发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面向未来,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有亿万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更加绚丽的篇章,继续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详细]

    10-04 23-10 人民日报 分享
  • 继续用好历史经验,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党和人民始终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任何风浪都动摇不了我们的钢铁意志,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的铿锵步伐。”新征程上,胸怀“两个大局”、矢志不渝奋斗,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自信心、满怀自豪感、提振精气神,定能把我们[详细]

    10-03 21-10 人民日报 分享
  • 矢志不渝奋斗 推进复兴伟业

    大道如砥,大势如潮。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个中心任务,继往开来,奋发进取。看吧,光荣和梦想就在前方![详细]

    10-01 20-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在正视差距中缩小差距

    传统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其转型升级不仅关乎单个行业的兴衰,更关系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整体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强筋壮骨,将不断构筑竞争新优势、释放发展新动能。[详细]

    09-29 10-09 人民日报 分享
  • 把握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重点

    扩大内需既关系经济稳定,也关系经济安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扩大内需工作,《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的许多文章都对此作出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扩大内需的丰富内涵,为更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指明了方向。[详细]

    09-28 17-09 学习时报 分享
  • 彰显“以武止戈”的时代价值

    不忘历史,才能从历史经验中汲取养分。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以武止戈”的人文思想价值需要继承弘扬。[详细]

    09-28 11-09 人民日报 分享
  • 大力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启动实施,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详细]

    09-26 11-09 人民日报 分享
  • “无废城市”的绿色发展之道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详细]

    09-26 10-09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