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反腐败这个最彻底的自我革命

2025-01-16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传鹤 姜小楠

  张传鹤 姜小楠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各级党组织要在充分认识反腐败的重要意义、清醒认识反腐败工作面临形势的基础上,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反腐败工作的战略部署,抓好反腐败这个最彻底的自我革命。

  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意义。党员领导干部及其他公职人员的腐败,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毒化社会风气,动摇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反腐败事关公职人员能否模范践行职业道德操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关能否保证各种制度、体制、机制和政策的效力不被腐败消解,事关能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事关能否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事关民心向背和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全面清醒认识当前反腐败工作面临的严峻复杂形势。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反腐败工作。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成效有目共睹,但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任务仍然艰巨繁重。面对党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对腐败零容忍,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纯洁干部队伍,维护了党的形象,得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巩固了红色江山,赢得了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共同奋斗的历史主动。但同时应该看到,由于腐败成因十分复杂,腐败分子使用的腐败手法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因而反腐败历来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也不例外,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腐败存量尚未完全清除,腐败增量还在发生,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反腐败斗争必须坚定不移,必须澄清各种错误认识,廓清思想迷雾,进一步坚定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和信心。要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进一步提高党领导反腐败斗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能力,持续加大反腐败力度,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这一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

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反腐败工作的战屡部署,抓好反腐败这个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方略。纪检监察机关深刻把握一体推进“三不腐”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紧紧抓住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这个实践路径,持续完善“三不腐”贯通协同工作机制,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清障护航,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纪律保障。筑牢反腐败的查处震慑防线确保“不敢腐”。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对形形色色的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保持零容忍,善于综合利用各种监督手段,让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无处遁形,及时现形,依纪依法予以严肃惩处,发挥查处腐败工作的警示震慑作用,让心存腐败邪念的公职人员时时感觉到反腐利剑高悬头上,不敢心存侥幸,以身试法。筑牢反腐败的制度防线确保“不能腐”。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正是深刻地认识到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存在走向腐败的可能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紧密结合反腐败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继续完善规制公职人员的制度,是赢得反腐败这个最彻底的自我革命的治本之策。筑牢反腐败的思想防线做到“不想腐”要持之以恒地在全党全社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廉洁文化教育。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利益观、廉洁观教育。同时,要注意发掘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思想、廉政故事、廉洁人物。各级党组织要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理想信念教育、廉洁文化教育,在全党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中树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崇廉拒腐的浓厚思想文化氛围。


(作者简介:张传鹤,女,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二级教授、法学博士。获得2项国家级人才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山东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姜小楠,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在攻坚克难中长本领、出业绩

    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党员干部知重负重,在攻坚克难中练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铁肩膀、真本事,创造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详细]

    01-16 16-01 人民日报 分享
  • 准确全面理解中国脱贫攻坚的世界意义

    国际形势变乱交织,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古人讲‘同舟共济’,现在国际社会则需要‘同球共济’。”我们要准确全面理解中国脱贫攻坚的世界意义,在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的基础上,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详细]

    01-16 16-01 人民日报 分享
  • 交流互鉴,扩大国际影响力

    高质量教育对外开放,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得益于广阔的合作平台,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国和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教育“朋友圈”越来越大。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和区域教育合作,将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详细]

    01-16 11-01 人民日报 分享
  • 将理论创新扎根于我国经济建设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极为丰富的素材,也为经济学者提供了[详细]

    01-13 12-01 人民日报 分享
  • 通识教育如何“有益又有趣”

    通识教育不基于功利性的价值取向,也不直接以职业应用为目的,但它在学生心中播撒下一粒粒种子,为他们未来发展注入了更多可能性、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办好通识教育,使学生将博学与精专相统一,增强发展后劲,必将为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多助力。[详细]

    01-13 10-01 人民日报 分享
  • 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文化动力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村志是记录、传[详细]

    01-10 10-01 人民日报 分享
  •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作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内容并作出部署。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必须抓紧抓实抓好。[详细]

    01-10 10-01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数字技术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内在驱动力,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确保[详细]

    01-09 15-01 人民日报 分享
  • 同心同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各民族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就必须坚守共同理想信念,不断增强文化认同,实现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团结奋斗。[详细]

    01-09 15-01 人民日报 分享
  • 水循环经济大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大力发展水循环经济,把发展建立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基础上,最大程度保障水资源安全,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尽最大努力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定能更好促进“人水和谐”,不断书写中华民族治水安[详细]

    01-07 10-01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