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长避短,不搞“一种模式”

2024-05-23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张 凡

  张 凡

  新赛道很多,选择哪一个赛道,要看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环境条件等,不能“一哄而上”都搞一种产业,要有“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智慧,也要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准

  广东珠海,打造低空文旅、创新低空巡查、建设低空飞行试验场地,竞逐“空中之城”步履铿锵。

  细数珠海“家底”——毗邻港澳,海域辽阔、海岛众多,“双航展”之城带来口碑人气,无人机和通用航空产业链形成集聚优势,这些都为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天时地利”。珠海抢先在低空经济领域布局新质生产力,彰显的正是对自身优势的精准把握。

  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要搞一种模式”。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也就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就发展新质生产力而言,既要遵循新质生产力的普遍规律和共同特征,又要充分考虑各地、各产业的实际情况和特殊性,准确把握共性与个性。

  谋篇布局,关键在因地制宜,不能“捡到筐里都是菜”。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各地区各部门统一的目标。但新赛道很多,选择哪一个赛道,要看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环境条件等,不能“一哄而上”都搞一种产业,要有“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智慧,也要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准。

  贵州地质结构稳定、生态环境良好、土地电力成本低,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青海立足光照资源和畜牧业优势,推进“牧光互补”,发展“板”下经济,既产绿电也产“光伏羊”。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立足本地的“气候”“土壤”,方能找准培育新动能的方向和突破口。

  牢牢把握自身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产业具体分析,具体区域具体布局,才能找准通往高质量发展的跃升赛道。

  同台竞技,既要打好“特色牌”,走好“差异路”,又要合理分工、握指成拳。

  江苏南通、泰州、扬州,三市地域相邻、产业相融,携手在沿江发展基础上“向海图强”,从“造壳”迈向“造心”、从“制造”迈向“智造”,同时通过差异化竞争,形成了南通的海工装备和豪华邮轮,泰州的大型油船和集装箱船,扬州的大型散货船和滚装船等特色基地。产业成群、发展成势、特色鲜明,如今,通泰扬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抵达“新航段”,破浪驶向“世界级”。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千篇一律,陷入“高水平重复”。扬长避短、同中求异、互补发展,培育新动能、构筑新优势才能形成合力。

  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及时将各地成功的个性化探索,上升为规律性认识,形成指导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益经验。

  令人惊叹的“特斯拉速度”,离不开上海在推进高水平开放上的革命性流程再造:并联审批,边建设边审批;在流程上做“减法”,实行“容缺后补”等机制;在服务上做“加法”,升级审批服务一体化体系……“特斯拉审批模式”倒逼规则改变,优化审批路径,被复制推广到临港新片区及整个上海,为上海加快构筑更高质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特例”到“常态”,个性到共性的转化,体现着我们对新质生产力认知的不断深化,助力推动形成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

  在共性中寻找个性,推动新质生产力精准布局;从个性中总结共性,助力新型生产关系加快形成……在把握共性与个性中做好“加减法”,就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蓬勃涌动。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扬长避短,不搞“一种模式”

    在共性中寻找个性,推动新质生产力精准布局;从个性中总结共性,助力新型生产关系加快形成……在把握共性与个性中做好“加减法”,就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蓬勃涌动。[详细]

    05-23 14-05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金融活水滋养新质生产力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着眼未来,以强大的金融有力支撑科技和产业创新,用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满足处于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需求,支持实现从研发到量产质的飞跃,必能以科技金融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详细]

    05-22 15-05 人民日报 分享
  • 稳中求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新质生产力成势处,高质量发展动力足,高水平安全更牢固。“稳”和“进”的辩证法,统一于谋定后动、奋发进取的行动中。[详细]

    05-22 15-05 人民日报 分享
  • 增强创新自信

    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壮志,敢于探索科学“无人区”,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推出更多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推进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着力攻克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详细]

    05-21 17-05 人民日报 分享
  •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有利于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详细]

    05-21 17-05 人民日报 分享
  • 学习时间丨筑牢遵规守纪的堤坝

    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之际,我们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与您一起学习领会。[详细]

    05-17 09-05 大众网 分享
  • 科技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今天,随着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文旅领域加速应用,科技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展现出生机勃勃、潜力无限的大好前景。“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要求,是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应有之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详细]

    05-16 14-05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越开放,就越主动,越自信。立足西部、着眼全国、联通世界,不断提高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定将迈出新步伐、迈上新台阶。[详细]

    05-16 09-05 人民日报 分享
  • 促进产业向“新”而“兴”

    放眼神州大地,新兴产业正涌动活力、向阳生长。因地制宜、抢抓机遇,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必能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书写新篇章。[详细]

    05-14 11-05 人民日报 分享
  • 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实体经济是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形成地区发展新动能,定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不断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详细]

    05-14 10-05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