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李士环
作者:张汝金 任鹏程 左腾飞《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06日06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海南考察时又一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彰显了大党大国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对于更好坚持人民至上,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提供了根本遵循。
1、“让老百姓过好日子”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把“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鲜明的人民性、革命性、实践性,凸显了我们党的宗旨、纲领和使命。
“让老百姓过好日子”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最根本的政治立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统一的,党自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写在自己旗帜上,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革命战争年代,党为民族谋独立、为人民求解放;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党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困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人民立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促发展,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始终把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作为行动目标、实践标准和价值追求。
“让老百姓过好日子”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全部精力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党的根基所在,力量所在。纵观党的历史,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开展抗日战争,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同样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无论困难如何艰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是党始终不变的初心。
“让老百姓过好日子”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接续奋斗的根本目标。百年接续奋斗,就是一个我们党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历史过程。过去我们党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根本目的是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现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根本目的也是为了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将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根本目的还是让老百姓过好日子。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要求更加迫切、任务更加艰巨,这就要求我们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坚持不懈把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化为科学的决策和扎实的行动,真正让老百姓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安全感。
2、“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就是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新时代让老百姓过的好日子,是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以高品质生活为标志,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好日子”。
“好日子”是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好日子”。发展是硬道理,没有扎实的发展,“好日子”无从谈起。发展必须是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阔步向前。但也要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经济发展效益还不够高,核心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生态环境保护还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新征程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为实现“好日子”筑牢坚实基础。
“好日子”是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好日子”。革命战争年代,生命财产不受威胁、能活下来就算“好日子”;实现小康目标之前,能解决温饱问题、吃饱穿暖就是“好日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好日子”有了新的内涵和标准,展现出丰富的时代特征。一是丰裕富足的物质生活。群众要求食物更安全、住得更舒心、出行更便利等,更加追求全面发展。二是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活。老百姓希望参与到公共事务管理,感受更多的公平正义。三是精神富裕的文化生活。这是更高层次的追求,从一定意义上说,只有精神上强起来,人民才能真正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只有精神富裕的文化生活,才能引导人们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四是安定和谐的社会生活。老百姓不仅渴望教育、工作、收入、医疗卫生服务等民生问题得到保障,也渴望国家政权、制度、意识形态安全,渴望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五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老百姓渴望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以及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好日子”是全体人民的“好日子”。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全体人民共享的“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就是说,“好日子”不是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的“好日子”,而是全体人民共享的“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让老百姓过好日子放在治国理政重要位置,一大批暖心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二是全体人民共建的“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实现幸福美满的好日子,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守人民主体地位,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而团结奋斗,让人民群众在共建中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3、通过不懈奋斗“让老百姓过好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好日子等不来、要不来,唯有奋斗,别无他路。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擦亮幸福生活的底色。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好日子”的物质基础。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化解过剩产能,增强有效供给,构建提质增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升经济发展外需拉动力、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益,积极培育消费新需求、激发经济发展内需拉动力,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新体系。努力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规则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加强政治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确保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进一步满足人民对美好政治生活的现实诉求,深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贯彻落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人民的民主权利继续向纵深发展,更加广泛和充分地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美好政治生活。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优化精神产品供给。追求高品质的文化生活是人民过“好日子”的重要内容。以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主线,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激发文化产业活力动力,着力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和文化精品供给不充足等难题。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引领精品文化创作生产;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创造人民群众喜爱的作品。健全文化管理体制,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制,提高文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补齐民生建设短板,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社会民生领域的发展质量反映“好日子”的实现程度。要努力促进就业增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拓展新就业形态;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推动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提高医疗资源供给与保障水平,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优化医疗资源和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不断强化社会保障,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提级统筹,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逐步提高低保、医保、大病救助、残困帮扶等标准,健全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机制。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的生态环境是“好日子”的自然条件,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存权利与生活质量。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着力解决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突出问题。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积极参与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作者:张汝金、任鹏程、左腾飞,均系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士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