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立新型举国体制

2019-04-1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李海波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指出:“这次嫦娥四号任务,坚持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视探测,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国足迹,是探索建立新型举国体制的又一生动实践。”

  “新型举国体制”是我国科技创新领域的一大制度优势,近年来依托这一体制,取得了诸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但与此同时,社会上关于新型举国体制也出现了一些错误认识,如“警惕科研举国体制”“两弹一星模式不适用于芯片业”“举国体制已经过时”“科技创新举国体制的冷思考”等言论。澄清谬误,明辨是非,需要我们对新型举国体制有全面深刻、科学准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具体实现机制,形成推进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举国体制和计划经济,并不存在直接对应关系,更不能简单画等号,认为举国体制就是计划经济。新型举国体制是将我国政治制度优势与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的国家治理新变革

  新型举国体制是指以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为最高目标,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以现代化重大创新工程聚焦国家战略制高点,着力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保障实现国家安全的创新发展体制安排。

  现实中,一些人打着“警惕科研举国体制”、“科技创新举国体制的冷思考”等旗号,一提举国体制就认为是计划经济,担心出现资源浪费、抑制人性、效率低下等问题。这其实是对举国体制的一种误读。举国体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基础上,针对不同历史条件下我国实际情况,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实现而进行的一项重大体制创新。本质上,举国体制是一项组织体系的制度安排,属于政治体制,而且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所在。而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则是对经济生产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方式,属于机制模式。两者一为体制,一为机制,并不存在直接对应关系,更不能简单画等号,认为举国体制就是计划经济。这是把体制和机制混淆了,错误地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等同关系。

  还有一些人,他们承认举国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后曾发挥重要作用,但却认为“两弹一星模式不适用于芯片业”、“举国体制已经过时”。这其实是在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也没有用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来辨析问题。

  任何时期,核心技术都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改革开放前如此,改革开放后依然如此。过去那种行政计划性质极强的举国体制,已不能完全符合现代科学研究内在规律和现代价值需求,但我们绝不能因此就否定举国体制。举国体制在我国发展不同阶段,会呈现不同的形式,也将承担不同的历史使命、发挥不同的历史作用,因此我们提出要探索建立“新型举国体制”。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新型举国体制,就是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是将我国政治制度优势与市场机制作用互动协同起来的国家治理新变革,必将使举国体制在新时代发挥出更强大的创新效能。

  “举国体制”更非中国所独有,事实上,它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科技发展体制。2019年2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一项行政命令,要求“集中联邦政府资源发展人工智能”,这其实也是在用“举国体制”推动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因此,探索建立新型举国体制,继承发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良传统,广泛集成国内外科学研究成果,有机协同国内外科研力量资源,形成自主可控的重大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研发创新体系,将是我国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

  新型举国体制不是封闭创新,而是要实现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的和谐互动,要推进国内外创新资源的有机整合,抓战略重大、抓前沿尖端、抓核心关键,形成推进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体制制度,关键要看这个体制制度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

  如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工程。从1959年6月中央下决心独立自主研制原子弹开始,仅仅用了5年多时间,就于1964年10月16日实现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五个核大国之一。这是我国第一个举国体制下的大科学计划,是在经济极端困难、技术基础薄弱、帝国主义封锁、国际形势动荡的严峻条件下,取得的历史性突破,从此中华民族能够更加自信、坚定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我们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最大制度优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北斗工程、探月工程等,都依赖举国体制而完成。因此,新型举国体制是新时代下我们必须坚守、坚持、坚定实施的重要法宝,绝对不能丢。我们要继续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制度优势,实施以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为旗舰,重大科技专项为支撑的现代化重大创新工程,不断解决中国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重大挑战。

  2016年9月,“中国天眼”(英文简称“FAST”)落成启用,这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FAST将在未来10到20年内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为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提供支持。另一项重大科学工程——北斗工程,目前已实现新型举国体制下政治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效应。2018年12月,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并提供全球服务,北斗芯片、模块等基础产品销量突破7000万片,北斗高精度产品出口90多个国家和地区,预计到2020年北斗将拉动2400亿元-3200亿元规模的市场份额。

  新型之要义,就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强各种力量的统筹协调。新型举国体制不是封闭创新,而是要实现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的和谐互动,要推进国内外创新资源的有机整合,抓战略重大、抓前沿尖端、抓核心关键,形成推进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未来,新型举国体制将伴随中国发展,不断焕发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应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增强耐力,创造性探索新型举国体制下的新机制、新工程、新实践,在尊重科学研究规律、技术创新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错综复杂的情势下,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新型举国体制是新时代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保障国家利益与安全的重大制度安排。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妄自菲薄,而应始终保持政治自信和战略定力,坚信举国体制必将越来越成熟,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必将越来越突显,坚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国际间竞争将更加直接、更加激烈、更加残酷,而国际竞争的核心,就是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毋庸讳言,当前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很多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都不掌握在我们手中,产业安全难以保障。中兴事件凸显了我国在卡脖子核心技术方面的困境,华为事件则充分展现了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堵截打压。科技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等国家安全重要领域的重大风险,亟须防范化解。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这一最大制度优势,就是应对当今国家发展面临的残酷严峻形势的最大法宝。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应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增强耐力,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创造性探索“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下的新型举国体制新机制、新工程、新实践,在尊重科学研究规律、技术创新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制度优势得到发挥。我们必须从政治高度,充分认识、重视并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关键就在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为集中力量办大事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基础。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锐意进取,大胆探索,不断深化改革开放,重点解决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矛盾问题;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进取精神,将新型举国体制打造成为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加强体制机制协同,塑造更加明显的制度优势。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结合的方针,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型举国体制更加科学、更加经济、更加见效。政府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尤其是科技主管部门要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充分释放科研人员活力,以科技创新政策为引导,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聚焦现代产业发展,健全科技创新的市场导向制度,真正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坚决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制度藩篱,在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新型研发组织与创新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引进与团队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等方面赋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进一步提升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山东实践。我省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必须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首先要积极跟踪世界科技前沿和发展趋势,强化我省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抓紧布局山东省实验室(类似国家的国家实验室),统筹优化提升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济南量子信息科学研究中心、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等重大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其次要站在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高度,结合我省发展实际需求,坚持非对称策略,依托大科学计划,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超材料、基因生物、新能源等未来必争领域的“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方面,集中力量实现重大突破。最后要努力促进政府与市场相结合,举全省之力,聚焦新旧动能转换、经略海洋、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工程,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完善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为样本的政产学研金服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着力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全省强的通道,全面赋能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副研究员]

返回首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