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023-10-26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唐爱军

  唐爱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把脉问诊、解剖麻雀,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学之实,固在践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防范化解的矛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才能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讲是什么、为什么,又讲怎么看、怎么办,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生动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党员、干部要提高思维能力、工作本领,就要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总钥匙”,努力掌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精神世界更好适应事业发展需要,使各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推进。

  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我们党始终强调坚持问题导向,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在国际国内相互联系中发现问题,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总结经验教训中发现问题。其次要科学分析问题,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趋势性、从偶然问题中认识事物的必然性。最后要妥善解决问题,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紧要问题,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

  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实际,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紧密联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使各方面工作更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不断提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能力,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在新的历史起点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崛起,都以文化创新和文明进步为先导和基础。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详细]

    10-25 11-10 光明日报 分享
  • 要怀平常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我们要怀平常心,以道不变、志不改的定力,以一件接着一件办、一茬接着一茬干的恒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奋力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详细]

    10-25 11-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加强媒体合作 讲好丝路故事

    在深入对话交流中,两个分论坛活动圆满落幕,大家畅所欲言、意犹未尽。展望共建“一带一路”下一个金色十年,与会人士认为,记录历史、报道事实、沟通民心,共同讲好丝路故事,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注入正能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媒体责无旁贷。[详细]

    10-25 10-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共建“一带一路”拓展全球治理新实践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既是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实现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也是深化区域合作、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中国主张,体现了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详细]

    10-23 11-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彰显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作为一条文明之路,丝绸之路的价值不仅在于商贸本身,而且在于开创了“化干戈为玉帛”、以经贸交往推动人们和平相处的道路。人们在丝绸之路上的交往交流,积累了人与路的深厚情感、人对路的强烈认同以及同行者的归属感,拉紧了情感纽带。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承载着[详细]

    10-23 11-10 人民日报 分享
  • 筑牢县域高质量发展基础 推动县域数字经济发展

    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方面。数字经济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为我们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指[详细]

    10-19 09-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加强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 不断实现人民幸福安康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确保取得扎扎实[详细]

    10-19 09-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增强防范化解风险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8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提升干部这三种本领。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详细]

    10-18 16-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内需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扩大消费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这既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又是当前形势下积极应对需求收缩、推动经济健康发展[详细]

    10-18 09-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多措并举确保全年粮食丰收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将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详细]

    10-17 10-10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