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宣言

2021-08-06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刘水静 沈壮海

  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至高级阶段的产物。经过漫长的积淀与演化,数千年前,人类告别野蛮时代,踏上文明征程。在此进程中,人类文明的形态从来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彩的;文明的发展也从来不是单线的,而是多样的。在人类创造的璀璨文明星河中,中华文明历经5000多年风雨始终传承不坠、历久弥新,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立志于千秋伟业,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铸就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不朽传奇。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科学论断,立足人类社会发展与文明演进的历史大局、时代大势,发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宣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这一崭新文明形态,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充分吸纳包括历史上中华文明在内的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的崭新创造,丰富了人类对文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拓宽了人类文明迈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促进世界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我们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中华民族伟大文明传统的现代承续和创新发展。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高度文明自觉的伟大民族。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始终屹立人类文明发展潮头,永续不绝、创化日新。除中华文明外,还没有哪个原生文明同样经受住了历史的种种磨难和考验而延续至今。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伟大文明传统,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从容应对一切惊涛骇浪的充沛精神底气、丰厚智慧滋养与不竭力量源泉。正是基于这一伟大文明传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高度的自觉自信和坚实的底气定力,探索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新形态。这一文明新形态,是对5000多年中华文明传统的传承与发展,代表着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在新时代达至的新境界、呈现的新气象。

  历史与实践充分证明,“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那种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完全照搬他国现代化模式的做法,都是削足适履,不可能行得通;那种把自身现代化经验视为“普世真理”,认为现代化模式“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热衷价值观输出,试图在破坏他国文明传统基础上“复制”自己模式的做法,同样不可能走得通。我们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启示世人,只要珍视民族传统,立足自身国情,坚持守正创新,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可以成功找到实现自身文明现代化的通衢大道。

  我们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不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的文明形态。马克思主义是这一崭新文明形态的根本指导思想,并为其确立了牢固的科学依据。作为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这一理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探索中找到了推动中华文明成功迈向现代化的正确路径。

  同时,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相互统一的。我们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而绘制出的文明“摹本”,而是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与时俱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指导不断发展的中国现代化实践所创作的文明“原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宝贵指南。

  我们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英勇顽强的伟大奋斗中创造的文明奇迹。人类文明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民族危机与文明危机交织叠加的近代中国,面对西方强势文明的侵袭和挑战,中华民族探求文明现代化的历程尤为艰辛。历经种种尝试,付出无数牺牲,直至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才有了先进政党的领导,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前途命运才得以深刻改变。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上下求索,不懈奋斗,创造了一个个彪炳人类史册的文明发展奇迹。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28年的血火淬炼中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不同于西方和苏俄的中国革命新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70余年的执政兴国实践中,党领导人民开创了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经过长期奋斗,新时代的中国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憧憬千年的美好梦想,创造了人类反贫困斗争史上前无古人的壮举。

  习近平总书记豪迈指出:“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外,没有任何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我国取得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这样的奇迹。”而今,中华大地山河锦绣,民族复兴光明在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百年奋斗中取得的辉煌文明成就,永载中华民族发展史册和人类文明进步史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充分印证。

  我们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文明形态。中华民族历经百年奋斗取得的文明成就,不是某一局部领域的发展,而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诸领域在内的深层次变革、整体性进步。在经济领域,我们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经济总量世界第二、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一的经济大国,创造了先进的物质文明。在政治领域,我们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创造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政治文明。在文化领域,我们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精神文明。在社会领域,我们持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创造了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文明。在生态领域,我们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创造了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可以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是我们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鲜明特征。

  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不断发展的。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我们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着人民至上的鲜明立场和价值追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充分证明,人民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离开了人民的拥护、支持和参与,任何政党或集团都不可能立下傲世勋业。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最终领导中国人民成功铸就了推动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宏图伟业。

  社会发展永无止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时而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把进一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新的奋斗目标,带领中国人民继往开来,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价值立场。这一崭新文明形态深刻启示我们,文明的发展从来不是为少数人谋私利,而是服务于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各个国家和民族在推动文明现代化过程中,都应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服务人民,助益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助益文明的共同进步。

  我们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开放包容、命运与共的天下情怀。“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在自然世界里,生物多样性是确保生态和谐的重要因素,在人类社会中,文明多样性是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秉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理念,充分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积极倡导文明对话与文明互鉴,充分汲取、转化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的产物。当代中国以自身成功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证明,文明是平等的、开放的,不同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是可以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那种认为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冲突、彼此对立的观点是错误的,一种文明的发展,给其他文明带来的并非生存“威胁”,而是发展“机遇”。“文明冲突”的观点、“国强必霸”的逻辑,既不符合历来崇尚“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的中华文明精神特质,亦不顺应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共同期盼。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各国人民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我们要积极阐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倡导文明、开放、对话、进步,反对野蛮、封闭、孤立、倒退,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百年发展的辉煌成就雄辩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始终坚守真理、心系人民、具有高度文明自觉意识与文明自信心态的政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征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沿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砥砺奋进,把人类文明新形态发扬光大。

  (作者:刘水静、沈壮海,分别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教授,均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张琨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富矿

    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和成功经验,既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我们进行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的富矿。深入研究阐释中国共产党百年开辟的伟大道路、建立的伟大功业、铸就的伟大精神、积累的宝贵经验,从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详细]

    08-05 18-08 光明日报 分享
  • 构建合作、开放、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详细]

    08-05 18-08 光明日报 分享
  • 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详细]

    08-05 18-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围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一系列重要[详细]

    08-05 18-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当代青年能以自身奋斗参与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何其幸运!生逢盛世,青年人以奋斗书写精彩人生,定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详细]

    08-05 17-08 人民日报 分享
  • 让科学社会主义焕发强大生机活力

    我们党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与时代特征,持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开辟了伟大道路、创造了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强大生机活力、展现出光明前景。[详细]

    08-05 17-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在乡村振兴中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历史性成就是实现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坚实基础,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必须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详细]

    08-04 15-08 光明网 分享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彰显中国式民主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新概括、新论断、新要求。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虹桥街道考察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时就深刻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详细]

    08-04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
  • 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中华文化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提升中[详细]

    08-04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
  •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这为我们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详细]

    08-04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