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合作、开放、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1-08-05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张宇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

  坚持合作、不搞对抗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要求。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坚持合作、不搞对抗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要求。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现实要求来看,世界和平稳定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持久和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首要内涵。从适应全球相互依存的现实要求来看,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品的设计、原材料提供、中间品生产、成品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在全球范围内分工,各国合作才能顺应国际分工体系的需要。从应对全球治理困境的现实要求来看,经济全球化在优化资源配置和增进人类福祉的同时,也引发了各种关乎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峻问题。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既是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问题,也反映出深刻的经济、社会和国际关系问题。全球抗疫实践证明,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克时艰。

  坚持开放、不搞封闭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开放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尽管当前西方民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世界也回不到相互孤立的状态,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因此,坚持开放、不搞封闭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从经济繁荣发展的经验来看,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消除了绝对贫困,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实践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从人类文明进步的要求来看,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不同文明互学互鉴才能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在借鉴吸收人类先进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为其他国家文明发展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益借鉴。从制度发展完善的要求来看,经济全球化进程带来了全球政治经济体系的深刻转变,并对国际机制运行和国际规则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启动了新一轮治理结构改革和规则重塑进程,很多国家也启动了新一轮体制机制改革进程。这些都需要世界各国在开放的环境中相互学习借鉴,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保障。互利共赢是发展的动力之源。尽管霸权国坚持冷战思维,但中国坚持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相信互利共赢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代表着生产关系演变的前进方向。因此,互利共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维护公平正义来讲,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才能奠定坚实的合作与开放基础。当前,很多国家出现的社会骚乱、族群冲突、难民危机、政局动荡等问题,都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相关。一些国家在国际上大搞赢者通吃、零和博弈,导致全球不平等问题日益凸显。从维护和平稳定的角度看,坚持互利共赢才能营造良好的合作与开放氛围。近年来,少数国家在国际上搞你输我赢的贸易战、科技战和金融战,将大国关系拖入剑拔弩张的危险境地。事实证明,搞零和博弈只会制造更多的分裂、对立和乱局,而只有坚持互利共赢才能实现团结合作和开放发展。从推动国际合作来讲,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才能提供持久的合作与开放动力。国家参与国际合作、推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在于增进和维护国家利益。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使各个国家和地区一起驶入互利共赢和共同繁荣的轨道,使世界各国人民在合作与开放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并为合作与开放提供持久动力和坚实保障。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 张宇燕)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张琨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现代西方环境理论的超越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据、途径和价值等重要问题,超越了现代西方环境理论,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详细]

    10-19 11-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详细]

    10-19 11-10 人民日报 分享
  • 昂首阔步走自己的路

    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新的征程上,无论面对何种风险挑战、惊涛骇浪,我们都不能动摇走自己的路的决心和意志。昂首阔步走自己的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详细]

    10-08 10-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的伟大征程。我们已经在这一伟大征程上交出了历史性答卷、树立起重要里程碑。面向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必将在这一伟大征程上取得新的更大成就。[详细]

    10-08 10-10 人民日报 分享
  • 我们党领导土地制度变革的重大意义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既有利于地方财政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发展动能转换;又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和实现共同富裕。[详细]

    09-13 10-09 人民日报 分享
  •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一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力拼搏,在新时代铸就新的历史伟业。[详细]

    09-13 10-09 人民日报 分享
  • 三次分配制度是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基石

    新近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特别强调了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并坚定承诺为此“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简要地讲,三次分配指政府对市场分配进行三个层次的矫正性再分配:一是税收分配作为初次再分配;二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详细]

    08-25 14-08 分享
  •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层面上,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集成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法治[详细]

    08-25 14-08 光明日报 分享
  •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

    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法治思想展现出科学缜密的逻辑架构,实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法治思想以马克[详细]

    08-25 14-08 光明日报 分享
  • 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行伟大斗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勇于战胜一[详细]

    08-25 14-08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