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两个结合”的历史逻辑

2023-07-20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而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

  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中国历史研究院建筑似鼎如尊。院内的中国考古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博物馆。一条“历史大道”,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示了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和重大事件,铭刻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新石器时代“7000岁”的陶人面像、朱书文字陶扁壶、彩绘龙纹陶盘,夏代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龙形器,商代象牙杯,周代铜牺尊……一件件精美的出土文物,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足迹,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和独特优势。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这一重要论述,揭示出“两个结合”的历史逻辑。

  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跋山涉水、栉风沐雨,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从横平竖直的汉字中、从孔孟老庄的思想中、从经史子集的典范中……我们不断领悟到,中华民族是有独特品格的民族,中华文明是自成体系的文明。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从历史走向未来,在追求现代化的艰苦卓绝奋斗中,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的:“中国走上这条道路,跟中国文化密不可分。我们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内在的基因密码就在这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基因。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要理直气壮、很自豪地去做这件事,去挖掘、去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五千载绵延不绝,中华文明如浩浩江河,滋养泱泱华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今天,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并非“移植”或“嫁接”,而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等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高度契合。“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而根深叶茂,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实现了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被冠以“中国”二字,在于其为中华文明所滋养,与中国实际相符合,最终为中国人民所选择。从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到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从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到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中华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而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正是有了“第二个结合”,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读懂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古老国度的现实逻辑,唯有置身时间长河,深刻把握其历史逻辑;传承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悠久文明,唯有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穿越历史的烟云,今天的中国充满生机活力,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走过世纪沧桑依然风华正茂,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将百余年前的梦想变得“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循大道,至万里。认准了的路,就要大胆探索,一往无前。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大胆探索,还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我们要继续坚持“两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用党的创新理论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

  “殷墟我向往已久”。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安阳,点明此行深意:“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我们的文化绵延不绝,我们的创造生生不息。站立在浸润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大地上,手握科学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沐浴文明辉光,我们昂首阔步,我们信心满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直接关系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强调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攻坚战[详细]

    07-18 11-07 学习时报 分享
  • 让党员干部成为民情民意的“瞭望哨”

    新时代新征程,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是一面“行走的旗帜”。面对更加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根深深扎在群众的沃土,不断增强群众意识,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骨干力量。[详细]

    07-18 11-07 学习时报 分享
  • 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战略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重要思维方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战[详细]

    07-05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厚植开放优势

    以放开搞活汇发展之力、聚创新之势。做好“放”的文章,就要培育“放”的多元主体,“放”出经营主体的活力、基层一线的动力、社会各界的合力、群众创新创业的潜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建立“亲清政商关系”的内涵意义与路径,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帮企业解难题,[详细]

    07-05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当好科技与田野的桥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将秉持初心、努力奋斗,继续发挥专业所长,努力钻研出更多成果,在乡村振兴中作出新的贡献。[详细]

    07-05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厚植开放优势

    以放开搞活汇发展之力、聚创新之势。做好“放”的文章,就要培育“放”的多元主体,“放”出经营主体的活力、基层一线的动力、社会各界的合力、群众创新创业的潜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建立“亲清政商关系”的内涵意义与路径,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帮企业解难题,[详细]

    07-05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当好科技与田野的桥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将秉持初心、努力奋斗,继续发挥专业所长,努力钻研出更多成果,在乡村振兴中作出新的贡献。[详细]

    07-05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

    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把基层政权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才能稳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详细]

    07-03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站立在浸润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大地上,手握科学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沐浴文明辉光,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不断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我们信心满满、底气十足![详细]

    07-03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学习时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重温经典红歌迎“七一”

    在“七一”建党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重温经典红歌,感悟信仰力量。[详细]

    07-01 10-07 大众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