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刘 钒
近日,中宣部、文旅部、国家文物局等13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意见,旨在破解制约文物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问题,补强文物科技短板,支撑引领文物事业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物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文物领域科学研究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显著提升,有力推动了文物保护、研究、管理和利用。早在2021年,国家《“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就提出,要以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为主线,以强化文物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动力,全面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全面深化对中华文明的认知,全面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全面推进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强文物科技创新是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文物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文物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与实物见证,更承载着中华文明亘古至今连绵不断的历史基因和精神特质。依靠科技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利用体系,在保护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运用科技手段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生动讲述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是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强文物科技创新要遵循文物保护利用的特点规律。从保护文物到文物保护,再到文物科技创新,文物保护被现代科学技术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我国博大丰厚的文物资源和文化遗产为文物科技创新提供了宽广天地。开展高水平文物科技创新,要坚持保护第一,立足文物资源禀赋特点,汲取文物工作成功经验,广泛应用年代测定、产地溯源、古DNA分析、田野考古信息化等文物科技方法,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对五类重点文物资源的系统保护、科学研究、依法管理与合理利用。
加强文物科技创新需构建产学研用融合的创新体系。文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影响着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提升。近年来,我国文物科技和教育领域捷报频传:首个文物保护模拟研究多场耦合实验室运行良好,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建设进展迅速,文物领域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第一个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获批立项,文物保护科学技术图谱首次绘制,“文物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设置提上日程等等。在此基础上,文物科技创新应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加强文物领域基础研究,围绕文物保护利用重大需求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文物修复、安全防护、灾害风险防控和考古等重点领域加快成果转化及应用示范,通过产学研用联合的文物保护研究型示范项目强化文物人才培养,构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共同支撑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双轮驱动格局。
加强文物科技创新应建强文物科技创新平台和文物大数据库。新时代新征程的文物科技创新亟须高能级文物科创平台提供强有力支撑。加强文物科技创新应扎实推进国家文化遗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培育创建科技考古、文物保护方向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布局建设文物保护材料、专有装备等文物领域大科学装置。也应适应大科学时代创新活动特点,整合各类文物资源数据库和文物科研标本库等,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平台。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我国文物历史悠久,门类丰富,是世界文明结晶的重要组成。新时代新征程,用科技赋能文物高水平保护利用,用创新释放文物承载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方能更好彰显文物在传承中华文明历史、维系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中的担当与作为。
(作者:刘钒,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牛乐耕
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遵守秩序。网络空间秩序直接关系到网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社会和谐安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空间治理,激浊扬清、正本清源,有助于形成匡扶正义、弘扬正气的舆论格局,建立包容[详细]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在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协调国内与国际资源、中央与地方关系、政府与市场力量等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应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断提升金融高质量服务能力,提[详细]
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把不同地区的利益关系用制度理顺,更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能极大提升不同地区坚守自身战略定位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中国发展大棋局中车马炮各展其长,共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详细]
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就是走绿色发展之路,构建生态、生产、生活更加健康、更加紧密的有机联系。这不仅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有利于打通“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路径。联弹“生态协奏曲”,加强一体化生态治理,就能创造更多发展红利。[详细]
我们要把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使其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实践中发挥更大效能,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不断增强“中国之治”新优势。[详细]
坚持把群众路线作为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职工所思所想所盼,不断增强服务职工本领,真心实意为职工说话办事,努力为职工群众提供精准、贴心的服务。[详细]
越是问题复杂、任务重大,越要以稳谋进、以进固稳。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推进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我们信心十足,步履坚定。[详细]
我们要以回答文化法治建设中的实践问题为文化法学建设的根本任务,从实践问题中找到理论创新的突破点、学术发展的生长点,不断拓展文化法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详细]
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继续开辟文化法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空间,夯实文化法学的话语体系根基,结合文化法治建设实践进行话语构建,努力把我们的思想理论优势真正转化为法学话语体系优势。[详细]
我们要以回答文化法治建设中的实践问题为文化法学建设的根本任务,从实践问题中找到理论创新的突破点、学术发展的生长点,不断拓展文化法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