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坚定信心、凝心聚力,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首先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评论,与广大干部群众一道充分认识、准确把握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不断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向深入。
——编者
“通过实地走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了解,感受到中国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工作方式是多么高效和深入人心。”不久前,“在渝外籍人士走进人大”活动上,一位外国驻华领事官员如此点赞。
从以直接选举方式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到依法加强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再到回应群众诉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保证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的生动写照。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伟大成就:“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最壮丽的篇章之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续写‘两大奇迹’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也为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宝贵经验。”深刻认识、全面把握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有助于我们坚定改革信心、把准改革方向、强化改革责任、汇聚改革合力,对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至关重要。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背景下谋划并推进的,涉及范围广、触及利益深、攻坚难度大、关联性联动性强。面对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创新理论、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都是革命性的,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
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由此而言,只有从“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最壮丽的篇章之一”的高度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和成就,才能读懂“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认清“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全面深化改革是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广袤田畴,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稳定了种粮农民预期,为端稳中国饭碗保驾护航;工厂车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科研一线,束缚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不断破除,各类人才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懈探索……正是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动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激活力、凭全面深化改革聚合力,我们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续写“两大奇迹”,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打下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全面深化改革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以全面依法治国为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改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在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上实现了正本清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将深化改革与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中国之制”的新优势推动“中国之治”打开新境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
改革之路无坦途,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既是一场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也是一场改革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既是一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也是一场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过去一段时间,河北唐山、江苏苏州等5个试点城市充分吸收“三明医改”经验,上调价格处于低位、技术劳务价值“含金量”高的项目价格,同时下调检查检验类项目价格,受到医务人员和就医群众欢迎。根据前期安排,2025年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经验将向全国推广。改革成果来之不易,改革经验值得总结。深刻把握好改革规律、运用好宝贵经验、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必能充分调动各方面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改革“得其法则事半功倍”。
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不能把这说成是不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推动党和人民事业更好发展,不能把西方的理论、观点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比如国企改革,改革目的不是改掉国企,更不是要改掉党的领导,只有在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才能不断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把一个个“难题”变为“奇迹”,让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一定能”,了不起的改革故事和发展奇迹的背后,是一条独特现代化道路的勃兴、一种新型文明形态带来的聚变效应。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成果、重大意义,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地,不断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样的使命何等恢弘,这样的前途何等光明!
责任编辑:牛乐耕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承载民生。耕地保护,关系到十几亿人的饭碗问题,要常抓不懈,打好持久战。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牢不可破,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中国饭碗”必将端得更稳、成色更足。[详细]
强化错位分工和协同互补,发挥比较优势,就能找准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实现扬长避短、培优增效[详细]
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充分激发全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系统思维聚合力,用系统方法谋全局,必能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在攻坚克难中长本领、出业绩。[详细]
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推动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代代相传,让我们走进《沂蒙山小调》的诞生地——临沂市费县薛庄镇白石屋村,聆听《沂蒙山小调》的创作故事,感悟党和人民心连心的鱼水情深,凝聚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详细]
奋进新征程,不忘来时路。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大道上,让我们向千千万万的老兵们学习、致敬,凝聚最强大的精神动力,勇毅前行。[详细]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任务,明确改革路径和具体举措,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和举措,[详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新征程上,落实好改革举措,必须有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强干部队伍,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详细]
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详细]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组织部门身在其中、重任在肩,必须发挥带头作用,努力学在深处、干在实处,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详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凝结着党和人民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出重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