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尹双红
消费新趋势里蕴藏着发展新机遇,积极应变、优化供给,为消费者提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选择,就能让产品和服务赢得更多消费者青睐
从消费新趋势中找到供给新方向,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关于居民消费行为的讨论时有发生。出门吃饭先看团购,购物选“平替”,喝奶茶也考虑性价比……消费者不愿意消费了吗?非也。
观察消费市场,还可以看见,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门口排起长龙,凤冠冰箱贴一“贴”难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园首日,门票迅速售罄;热门商圈,顾客人头攒动……多个领域居民消费热情高涨,呈现生机勃勃、活力满满的景象。
了解消费者,才能看清楚消费潜力所在。一边是“能省则省”,一边是“该花就花”,消费者的行为背后,有着同样的理念——满足消费所需。
“所需”,是新鲜的体验。比如,去陌生的城市欣赏风景,学习一项新的运动技能,打卡地区首店、首展。
“所需”,也是丰富的文化内涵。从马面裙畅销,到博物馆热,再到国产3A游戏火爆出圈,越来越多人看见传统文化之美。
“所需”,还是更高的生活品质。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人们踊跃尝试新技术,用以提升生活质量。
由此而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消费需求并没有减少,而是日益呈现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的趋势。
进而言之,消费潜力从何而来?从满足“所需”而来。能不能更好激发消费潜力,关键就在于能否紧扣需求变化,促进消费提质扩容。2024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25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顺应消费新趋势,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更好满足消费者新需求,才能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新需求呼唤新供给。以购物中心的转型升级为例。一度,电商的发展给购物中心带来不小的冲击。如今,多地商圈一改过去以商品销售为主的经营模式,打造一站式休闲娱乐场所。北京,华熙LIVE汇集文体、餐饮、展览等多种业态;重庆,解放碑步行街与洪崖洞、十八梯等传统风貌区巧妙连接;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将互动表演搬进步行街……丰富独特的消费体验,让商圈重聚人气。这也恰恰说明,消费新趋势里蕴藏着发展新机遇,积极应变、优化供给,为消费者提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选择,就能让产品和服务赢得更多消费者青睐。
激发消费潜力,既要重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要有效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2024年,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作用下,全年汽车报废更新超过290万辆,置换更新超过370万辆,带动汽车销售额9200多亿元;超过3600万名消费者购买了八大类家电产品5600多万台,带动销售额2400亿元。
2024年举办的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精品消费月活动中,发放消费券、组织大型体育赛事等举措,带动举办地5个城市11月上中旬商品消费额同比增长5.9%,餐饮消费额同比增长12%。
一系列政策,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仅激活了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更引导居民消费向着绿色化、智能化、品质化升级。总结经验做法,让政策更精准有力,发挥好政策的引导作用,消费潜力将更好得到释放。
2024年1至11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44万亿元,同比增长3.5%。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没有变,国内需求增长潜力巨大。
从消费新趋势中找到供给新方向,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定能把内需潜力转化为发展实绩,以国民经济循环之“畅”,助力发展大局之“稳”。
责任编辑:牛乐耕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村志是记录、传[详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作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内容并作出部署。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必须抓紧抓实抓好。[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数字技术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内在驱动力,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确保[详细]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各民族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就必须坚守共同理想信念,不断增强文化认同,实现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团结奋斗。[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大力发展水循环经济,把发展建立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基础上,最大程度保障水资源安全,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尽最大努力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定能更好促进“人水和谐”,不断书写中华民族治水安[详细]
以法治护航,确保科普工作与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同步推进,新时代科普事业必将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详细]
低空经济为什么如此受人关注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一种新兴经济形态拓展了人们的想象边界,描绘了一幅关于未来发展的图景,让人们对“翅膀上的中国”充满期待。[详细]
2024年,我国经济面临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局面,对宏观调控形成巨大考验。特别是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党中央沉着应变,于9月下旬果断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一揽子增量政策无论在力度、广[详细]
构建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并不意味着封闭保守、排斥外来知识体系另搞一套,而是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形成中国特色并增强主体性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不同文明互学互鉴。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详细]
“枫桥经验”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创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几十年来,“枫桥经验”的内涵不断丰富,从社会治安领域扩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我国社会学界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典型,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