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2025-02-08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冷  凇

  冷  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在欢乐平安祥和的新春佳节期间,“新春走基层”主题采访、“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等活动火热展开。在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中,“古城过大年”“年画进万家”等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百花齐放,为人民群众送去高质量的“文化年货”;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的“村晚”,成为村民们欢度新春的新年俗;表达少年心、抒发少年志、体现少年强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少儿春晚《跃动嘉年华》,为孩子们打造“运动美学+国潮文化”的视听盛宴,助力文化血脉绵延下一代;“点亮中国灯”蛇年灯会灯彩展示、“赶个年味集”蛇年非遗大集等一批品牌文化活动更具特色化、精品化、个性化,满足了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广大文化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文化过年”营造浓浓年味,努力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精神支撑。时代潮流滚滚向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今天,人民更加需要立体化与多样性并存、精品化与创新性并重的文化产品。这就需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和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统一起来,把“送文化”和“种文化”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

  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标定价值坐标,必须打造更多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高质量文化产品,让更多文化的种子播撒心间、生根发芽,夯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如今,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比以往更高,这为文化创新创造提供了强劲动力和丰厚土壤。坚持以文惠民,面向基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大有可为、大有作为。2025年春节,各地依托“新春走基层”“文化下乡”等活动,从基层的广阔天地中汲取源头活水,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民俗展演、阅读推广、文艺演出等丰富的文化活动,使文化之美延伸到基层,为人民群众奉上有底蕴、有情怀、有年味的新春文化大餐,滋养了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当前,社会结构深刻调整,社会观念、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利益诉求更加多元。这既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也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根据各行各业不同群体的自身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创新展现形式,差异化布局文化活动,提高文化资源下沉基层的实效性,不断扩大文化惠民的广度和精度。比如,针对青少年群体,可通过举办新春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增强青少年群体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提高文化创造力;对于中老年群体,可通过送戏下乡、举办新春书画展览等方式,丰富中老年人文化生活。近年来,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为服务社会的重要力量。不少地方通过举办“新春饺子宴”等各种形式的“暖新”活动,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体味年俗魅力、感受暖心温度。

  借助科技的翅膀,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连接大众有了更加多样化的新渠道,让新春的文化韵味更加触手可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迭代升级,持续推动高质量文化产品延伸传播触角,打破了文化活动的时空限制,营造出沉浸式、互动式的鲜活文化空间。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进一步以现代技术拓展文化普惠的渠道,不仅让“送文化”更精准,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选择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也让“种文化”更高效,更好激活社会多元群体共享文化成果、参与文化创造的主体意识,激发人民群众作为文化创造者的内生动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顺应人民心声和时代潮流的发展理念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习近平主席站在时代前列、把握时代脉搏,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表明了当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时,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立场和使命担当。中国的发展理念来源于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充分彰显了中国式[详细]

    02-05 11-02 人民日报 分享
  • 实现合理增长,这个“合理”有啥深意?

    重视速度、不唯速度,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持续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详细]

    02-05 10-02 人民日报 分享
  • 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这个论断表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是推进中国式[详细]

    01-23 15-01 人民日报 分享
  • 奋发有为做好经济工作

    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不断提升认识水平和贯彻落实能力,奋发有为做好经济工作,完成好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今天的理论版刊发钟才文署名文章,权威准确解读五个“必须统筹”的深刻内涵。[详细]

    01-23 15-01 人民日报 分享
  • 全面把握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共产党员崇高理想追求,把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看成是极大的耻辱。”这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内容,也[详细]

    01-20 15-01 人民日报 分享
  • 深刻领会构建清廉社会生态这一重要目标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新时代新征程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的一项重要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需要深刻领会构建清廉社会生态这一重要目标。[详细]

    01-20 15-01 人民日报 分享
  • 在攻坚克难中长本领、出业绩

    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党员干部知重负重,在攻坚克难中练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铁肩膀、真本事,创造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详细]

    01-16 16-01 人民日报 分享
  • 准确全面理解中国脱贫攻坚的世界意义

    国际形势变乱交织,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古人讲‘同舟共济’,现在国际社会则需要‘同球共济’。”我们要准确全面理解中国脱贫攻坚的世界意义,在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的基础上,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详细]

    01-16 16-01 人民日报 分享
  • 交流互鉴,扩大国际影响力

    高质量教育对外开放,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得益于广阔的合作平台,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国和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教育“朋友圈”越来越大。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和区域教育合作,将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详细]

    01-16 11-01 人民日报 分享
  • 将理论创新扎根于我国经济建设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极为丰富的素材,也为经济学者提供了[详细]

    01-13 12-01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