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策创新更好促消费

2025-02-18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李君强

  李君强

  既在增强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意愿上下功夫,也在适应消费结构变化、增强供需适配性上做文章

  换新车、买家电、装新房……春节假期是传统消费旺季,叠加“两新”政策加力扩围,进一步拉升消费热度,彰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强劲动能。

  消费旺盛,既是因为以旧换新家电补贴由原来的8类扩充至12类,净水器、洗碗机等产品首次纳入补贴范围,更是因为购新也可以获得补贴。落实《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补贴实施方案》,各地陆续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按产品最终销售价格给予补贴,每件最高可享500元。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20日至2月8日,已有2009.2万名消费者申请了2541.4万件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激发消费活力效果明显。推动“两新”政策继续优化实施,将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提供有力支撑。

  激活消费,就得更了解消费者需求。从过去的“以旧换新”到如今的“购新补贴”,消费刺激政策不断聚焦民生实际,让老百姓感受到更多实惠。手机等数码产品普及广、单价高、更新快,是信息时代家家户户的必需品。新政策不以“交旧”为前提,体现人性化设计,顺应群众期待,降低消费门槛,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让消费者更加舒心、放心。

  进一步释放消费需求,也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手机、家电等电子产品零部件多、产业链长,政策刺激促进销量增长,为消费电子行业创造新的市场增量,带动消费电子全产业链实现规模增长、协同创新、换代升级。既促消费又利生产,既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又推动产业升级,可谓“一举多得”。

  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需要继续加强央地协同,共同营造良好政策实施环境。可以继续简化补贴流程,线上线下协同,让更多消费者清楚了解政策、方便享受补贴。经营主体参与补贴活动,要诚信守法经营,不能变相涨价、以次充好、以旧充新。监管部门要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补贴资金公平发放,严惩套取补贴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市场秩序。把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助力群众安心消费、轻松消费,方能让好政策更好落地显效。

  通过政策创新不断激发消费活力,体现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互动配合。北京新春观影惠民活动发放3300万元观影券,繁荣春节档电影市场;上海发放各类服务消费券,覆盖领域广;江苏省级补贴由36类扩大至46类,增加年轻消费群体喜爱的蓝牙耳机、显示屏等品类。各地结合自身特色,探索多元化消费刺激政策,有助于促进消费向好。既在增强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意愿上下功夫,也在适应消费结构变化、增强供需适配性上做文章,定能更好释放消费潜能。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专家学者谈2024中国民生热词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过去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回顾一年来我国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生动实践,诸多热词映入眼帘。它们不仅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更彰显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民生内涵。我们[详细]

    02-17 15-02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法治滋养民族团结“石榴果”

    法律是一种规范,也是一种文化。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善用规范之力、文化之力,定能更好滋养民族团结的“石榴果”,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促进各民族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详细]

    02-11 11-02 人民日报 分享
  • 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

    要把政治修养摆在党性修养的首位,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把学习遵守贯彻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不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于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壮阔征程上[详细]

    02-11 10-02 人民日报 分享
  • 让中华文化符号在世界舞台上更加璀璨

    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和象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美食、中国古建艺术等中华文化符号是传播中华文化、增进国际理解和友谊的重要桥梁。深入挖掘提炼中华文化符号、创新中华文化符号的叙事体系,是有效传递中华文化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的重要路径,不仅关乎文化传播的[详细]

    02-08 14-02 人民日报 分享
  • 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精神支撑。时代潮流滚滚向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今天,人民更加需要立体化与多样性并存、精品化与创新性并重的文化产品。这就需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和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统一起来,把“送[详细]

    02-08 14-02 人民日报 分享
  •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前进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关提升国际竞争力。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详细]

    02-08 14-02 人民日报 分享
  • 顺应人民心声和时代潮流的发展理念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习近平主席站在时代前列、把握时代脉搏,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表明了当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时,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立场和使命担当。中国的发展理念来源于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充分彰显了中国式[详细]

    02-05 11-02 人民日报 分享
  • 实现合理增长,这个“合理”有啥深意?

    重视速度、不唯速度,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持续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详细]

    02-05 10-02 人民日报 分享
  • 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这个论断表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是推进中国式[详细]

    01-23 15-01 人民日报 分享
  • 奋发有为做好经济工作

    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不断提升认识水平和贯彻落实能力,奋发有为做好经济工作,完成好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今天的理论版刊发钟才文署名文章,权威准确解读五个“必须统筹”的深刻内涵。[详细]

    01-23 15-01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