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对接,深度融合前景广

2025-03-19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李洪兴

  李洪兴

  当创新链携手产业链,“汝之成果”是“彼之资源”,优势叠加催生化学反应,推动科技与产业彼此赋能、互促共进

  发展的场景之新、业态之丰,源自产业间打破固有边界的“深度握手”,激发十足活力,开拓广阔空间

  近年来,小家电暖菜板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暖菜板,顾名思义是给放在上面的饭菜、茶水等进行保温。亲朋团聚时,吃饭时间长,这能解决热菜变凉的问题。家电“神器”,何以炼成?产品应用石墨烯电热元件,充分发挥石墨烯超强导热性,大幅提高热能输出效率,从而为品质生活添彩。

  消费品提质,源于产业之间的创新融通。这种关键材料,还渗透到不同产业领域。研发石墨烯热管理增强制冷装备,解决冷链运输难题;开发石墨烯改性面料,让衣物拥有抑菌、抗静电、速干等多重功能;聚焦“暖”经济,实现家居地暖、育苗床电暖等石墨烯产品的“七十二变”……运用石墨烯新材料,企业各展所长、跨界融合,实现了自身发展与产业协作的双赢。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在这个过程中,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需要各种要素资源跨界融合,形成“1+1>2”的整体效应。

  应该看到,不同产业构成产业体系,犹如生态系统,彼此之间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同气连枝、共生共荣。当前,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新赛道布局建设,无不呈现出新品迭出、活力奔涌之势。当创新链携手产业链,“汝之成果”是“彼之资源”,优势叠加催生化学反应,推动科技与产业彼此赋能、互促共进。

  创新链赋能产业链,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深度融合、彼此嵌套,激发新的创新创造。这其中蕴藏着更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

  渔业和光伏发电“组合”,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的渔光互补,实现生态美景与节能减排的“双丰收”;汽车智能制造车间,机器人“默契”配合,人工智能改变了传统制造的运作方式;《哪吒之魔童闹海》创造多项纪录,传统文化为电影创作提供了叙事载体,而科技则为传统文化带来了现代表达……纵观各领域产业创新,都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产业创新不再是单兵作战,而是充分运用其他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成果,形成了相互借力的整体势能。

  当传统农业插上数字翅膀,当工业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相互促进,人们传统印象中的一产、二产、三产之间的界限正在模糊,融合态势正在加速。发展的场景之新、业态之丰,源自产业间打破固有边界的“深度握手”,激发十足活力,开拓广阔空间。

  产业相连,靠的是相“链”。科技创新一日千里,产业数智化加速,产业分工趋向纵深。做强产业、做大行业,必须着重在点上突破、链上开花,实现一个点辐射一条链。

  有个钓鱼竿的故事,启人思考。山东的威海光威曾生产钓鱼竿,在碳纤维进口上却遇到“通知性涨价,赏赐性供给”的尴尬。企业决心自主研发,最终打破了垄断。不仅如此,这一碳纤维国产化成果,还装备到了航空航天领域。如今在威海,一根碳纤维“拉起”一个产业集群,数十家上下游企业在这里“卡位入链”。擅长技术攻关、产业突围,就不会再有“天花板”和“卡脖子”。

  不光是碳纤维,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人工智能的重要突破,正在赋能各行各业,在各个具体应用场景下赋能的过程,又能形成新的产业链条。在产业融通的视野下,一个领域的科技创新或产业创新成果,可以对各个领域产生涟漪效应,从而催生复杂的产业链生态体系。这种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生态将为中国经济积蓄更澎湃的动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做到产学研协同联动、上下游循环畅通,让产业要素流动起来、让产业融通更加深入,就能创造更多可能性、打开更大发展空间,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抢占未来产业高地。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激活美学资源要素 赋能乡村精彩蝶变

    合理引导公共资源和市场资本投入。完善公共资金投入机制,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乡村美育、非遗保护、艺术创作等活动,助推乡村美学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美学资源开发,加大乡土品牌建设和推广力度,突出乡土特色,提升本土品牌的美[详细]

    03-11 10-03 人民日报 分享
  • 让文化原创力竞相奔涌

    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原创的滋养。当文化原创力竞相奔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将以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屹立于人类先进文化之林。[详细]

    03-11 10-03 人民日报 分享
  • 青年消费,“性价比”走向“心价比”

    青年消费新趋势正在重塑家电行业的竞争格局。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偏好、行为模式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这些新特点形成了新趋势,蕴藏着新商机,为消费市场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相信,敏锐捕捉需求变化、聚焦细分功能和细分应用场景进行创新的企业,一定能开辟出[详细]

    03-10 16-03 人民日报 分享
  • 从“两个赞”看开放包容

    靠交融,给互信友好加浓度。老外探店中国美食直呼“地道”,中国售票员“狂飙”流利英文……走进中国的人,会说“远比想象的精彩”。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促使人们迈开脚步,更张开怀抱。共享代替独享,和合消解零和,对话填平鸿沟,中国追求的包容性发展,不仅能“[详细]

    03-10 16-03 人民日报 分享
  • 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科学理念和正确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将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向着宏伟目标接续奋进”。向着宏伟目标接续奋进,就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详细]

    03-05 11-03 大众网 分享
  • 凝心聚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征程风正劲,笃行向未来。向着宏伟目标接续奋进,我们有抵御风险、战胜挑战的坚实支撑,有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的强大底气。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详细]

    03-05 09-03 人民日报 分享
  • 凝聚广泛共识 汇聚强大合力

    众志劈开千仞嶂,同心踏破万重关。现在,中国式现代化正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时代呼唤挺膺担当,召唤亿万中华儿女携手并进。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详细]

    03-04 10-03 人民日报 分享
  • 看到前途 看到光明 看到未来

    向前行,强信心。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在困难和挑战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来”。[详细]

    03-04 10-03 人民日报 分享
  • 一以贯之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上海发布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安徽提出今年要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家以上,甘肃开发建成全国法院首个营商环境信息平台……新春伊始,全国各地纷纷出台“硬核”举措,护航民营经济发展。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就一定能为[详细]

    02-27 15-02 人民日报 分享
  • 抓好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

    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要求,需要深刻认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阶段性特征以及面临环境条件的变化,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详细]

    02-27 14-02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