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心态看具身智能

2025-04-02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李铁林

  李铁林

  具备实体形态的人工智能,拥有更自然、高效的交互方式,有潜力在开放环境中执行开放任务,更紧密地嵌入现实世界

  拥抱科技进步的无限可能,但不被单向度的技术功利主义所裹挟,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人工智能时代

  入选“2024年度十大科技名词”,作为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北京、江苏等地相关产业培育方案的关键词……近期,“具身智能”走红出圈,持续引发关注。

  与大语言模型等人工智能形态相比,具身智能意味着什么?为我们勾勒出怎样的未来图景?

  从技术发展趋势看,具身智能可以打破“次元壁”,释放出更强现实生产力。

  当前,人工智能在特定任务情境中成绩斐然。从语言、图像等内容的生成,到围棋、象棋等规则边界明确的游戏,人工智能表现出远超人类的效率。不过,目前的人工智能主要扮演“虚拟助手”角色,“只能说,不会干”。这与人们的期待有不小差距。

  具身智能,赋予人工智能物理载体,让其像人一样拥有感知、学习和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

  浙江杭州西湖区留下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髋部助行外骨骼”设备通过意图检测和人机交互技术感知操作者想法,帮助腿脚不便的老年人走向户外。极氪5G智慧工厂,人形机器人组团进厂“拧螺丝”,开展多台、多场景、多任务协同实训,加速向工业需求靠近。

  随着人形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逐渐产业化,具备实体形态的人工智能,拥有更自然、高效的交互方式,有潜力在开放环境中执行开放任务,更紧密地嵌入现实世界,影响乃至重塑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从技术与人的关系看,在认识论意义上,具身智能代表着与人更相似的人工智能。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有“我思故我在”的论断,他坚信,可靠的知识建立在人的理性本身而非外部感官经验之上。将人的心智看作与身体分离的独立实体,这种观点一度有不小影响力。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算法模仿人脑的运作方式,依赖符号化的语料知识进行训练。总的来说,现阶段的大语言模型等人工智能形态,遵循的正是“离身智能”范式,聚焦的是孤立运转于“思维”的智能。

  随着心理学、认知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人的智慧并非独立依赖思维而产生,而是在长期进化中对外部世界的适应,是大脑、身体、环境交织作用的结果。具身智能,某种程度上是让机器像人类一样学习和思考,打破抽象思维的桎梏,通过具象的互动与反馈不断优化决策与行动。这背后不仅是技术的演进,也是认知的革新。

  两种视角,给人启示。

  一方面,具身智能代表着新一波人工智能浪潮的重点方向。“人机共生”未来可期,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面对科技竞争新高地、未来产业新赛道,有必要适度超前谋划布局,在战略规划、学科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下好先手棋。

  另一方面,具身智能发展,使机器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在更远的未来,用智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或许将不再是人类的专属能力。立足文明长河,擦亮自我价值的坐标,才能从容回应技术在哲学意义上对人的主体性和身份认同发出的质询。

  拥抱科技进步的无限可能,但不被单向度的技术功利主义所裹挟,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人工智能时代。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创新是条向上攀登的路

    中国科学家在“连续变量”集成光量子芯片领域实现新突破,为光量子芯片的大规模扩展及其在量子计算、量子网络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这是《自然》杂志审稿人口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一步。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详细]

    04-01 10-04 人民日报 分享
  • 教育强国成于实干

    “八大体系”不仅构成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整体框架,更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布局、一体发展的具体体现。新时代新征程,要全面构建“八大体系”,必须正确理解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路径,这样才能以战略思维着眼全局、以系统思维协同各方、以辩证思维把握规律,奋发有为推动教育[详细]

    03-24 14-03 人民日报 分享
  • 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基石。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顺应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详细]

    03-19 14-03 人民日报 分享
  • 减负出实招  基层增效能

    唯指标论、唯考核论行不通,但没有数据、没有管理也不行。抓住检察办案这个主责主业,建立遵循司法办案规律的衡量标尺,把宏观数据、中观分析与微观案件相结合,以科学管理推动基层减负,有助于让检察人员“增效”不“增负”。[详细]

    03-19 14-03 人民日报 分享
  • 激活美学资源要素 赋能乡村精彩蝶变

    合理引导公共资源和市场资本投入。完善公共资金投入机制,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乡村美育、非遗保护、艺术创作等活动,助推乡村美学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美学资源开发,加大乡土品牌建设和推广力度,突出乡土特色,提升本土品牌的美[详细]

    03-11 10-03 人民日报 分享
  • 让文化原创力竞相奔涌

    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原创的滋养。当文化原创力竞相奔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将以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屹立于人类先进文化之林。[详细]

    03-11 10-03 人民日报 分享
  • 青年消费,“性价比”走向“心价比”

    青年消费新趋势正在重塑家电行业的竞争格局。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偏好、行为模式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这些新特点形成了新趋势,蕴藏着新商机,为消费市场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相信,敏锐捕捉需求变化、聚焦细分功能和细分应用场景进行创新的企业,一定能开辟出[详细]

    03-10 16-03 人民日报 分享
  • 从“两个赞”看开放包容

    靠交融,给互信友好加浓度。老外探店中国美食直呼“地道”,中国售票员“狂飙”流利英文……走进中国的人,会说“远比想象的精彩”。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促使人们迈开脚步,更张开怀抱。共享代替独享,和合消解零和,对话填平鸿沟,中国追求的包容性发展,不仅能“[详细]

    03-10 16-03 人民日报 分享
  • 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科学理念和正确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将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向着宏伟目标接续奋进”。向着宏伟目标接续奋进,就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详细]

    03-05 11-03 大众网 分享
  • 凝心聚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征程风正劲,笃行向未来。向着宏伟目标接续奋进,我们有抵御风险、战胜挑战的坚实支撑,有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的强大底气。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详细]

    03-05 09-03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