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3-19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刘期湘  李明旺

  刘期湘  李明旺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强调:“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在今年2月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基石。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顺应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强化立法供给,稳定民营经济发展预期。立法是法治的基础,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必须强化立法供给,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实下来,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民营企业家权益提供法律依据,不断夯实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规则基石。当前,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已进入审议阶段。作为我国首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把对民营经济平等对待、平等保护的要求落实下来,必将稳定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发展预期,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形成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更加健全。有了夯基垒台的基础性法律,还应聚焦关涉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比如,在推进数字经济治理上更好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助力破解民营经济在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等方面遇到的体制机制障碍。此外,还应在与中小企业促进法、反垄断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相互协调、相互衔接的基础上,制定与民营经济促进法相适应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等配套规则,不断增强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和可操作性。

  规范涉企执法,让民营经济安心发展。行政执法是政府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方式,直接塑造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市场环境公平公正、营商环境风清气正,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就能放心做业务、安心谋发展。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严格规范涉民营企业执法活动,避免滥用执法权、监管权对民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不当干扰和负面影响,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要以法治来划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梳理权责清单、明确法定职权,保证民营企业“法无禁止即可为”。创新执法方式,探索开展“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等包容审慎监管,提高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破解监管无序、监管缺位等问题,实现精准高效监管,更大限度减少对民营企业经营活动的不必要干扰。强化对涉民营企业执法活动的监督,增强监督效能。比如,通过优化“执法人员不扫码,企业有权拒检查”的扫码检查等新模式,强化民营企业对监管部门执法行为的反向监督,让监督渠道更加畅通。健全违规执法追责机制,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突出问题,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执法活动中的个别趋利性行为,推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加强司法服务,增强民营经济内生动力。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上具有重要作用。经济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司法服务就应跟进到什么阶段。有效的司法保护能够规范交易秩序、维护交易安全、确保产权归属清晰,对于促进法治经济、信用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审理涉民营企业案件,强化诉调对接,公正高效化解民营企业在投资经营、劳动关系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和纠纷,为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有力司法保护,努力降低诉讼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通过多种形式及时了解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倾听民营企业家建议和呼声,提升司法服务精准对接、精准匹配群众需求的能力,让办理诉讼事务更加便捷,确保相关惠企政策在司法服务中落地见效。切实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贯彻到司法工作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对各类所有制经济做到合法权益依法平等保护、违法犯罪一律依法惩治,助力破除针对民营经济的各种隐性壁垒、隐形歧视、隐形限制,不断实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更好激发民营经济内生活力,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作者分别为湖南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湖南廉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本版头条文章由人民论坛杂志社组稿、人民日报社理论部编辑)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激活美学资源要素 赋能乡村精彩蝶变

    合理引导公共资源和市场资本投入。完善公共资金投入机制,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乡村美育、非遗保护、艺术创作等活动,助推乡村美学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美学资源开发,加大乡土品牌建设和推广力度,突出乡土特色,提升本土品牌的美[详细]

    03-11 10-03 人民日报 分享
  • 让文化原创力竞相奔涌

    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原创的滋养。当文化原创力竞相奔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将以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屹立于人类先进文化之林。[详细]

    03-11 10-03 人民日报 分享
  • 青年消费,“性价比”走向“心价比”

    青年消费新趋势正在重塑家电行业的竞争格局。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偏好、行为模式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这些新特点形成了新趋势,蕴藏着新商机,为消费市场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相信,敏锐捕捉需求变化、聚焦细分功能和细分应用场景进行创新的企业,一定能开辟出[详细]

    03-10 16-03 人民日报 分享
  • 从“两个赞”看开放包容

    靠交融,给互信友好加浓度。老外探店中国美食直呼“地道”,中国售票员“狂飙”流利英文……走进中国的人,会说“远比想象的精彩”。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促使人们迈开脚步,更张开怀抱。共享代替独享,和合消解零和,对话填平鸿沟,中国追求的包容性发展,不仅能“[详细]

    03-10 16-03 人民日报 分享
  • 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科学理念和正确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将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向着宏伟目标接续奋进”。向着宏伟目标接续奋进,就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详细]

    03-05 11-03 大众网 分享
  • 凝心聚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征程风正劲,笃行向未来。向着宏伟目标接续奋进,我们有抵御风险、战胜挑战的坚实支撑,有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的强大底气。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详细]

    03-05 09-03 人民日报 分享
  • 凝聚广泛共识 汇聚强大合力

    众志劈开千仞嶂,同心踏破万重关。现在,中国式现代化正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时代呼唤挺膺担当,召唤亿万中华儿女携手并进。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详细]

    03-04 10-03 人民日报 分享
  • 看到前途 看到光明 看到未来

    向前行,强信心。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在困难和挑战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来”。[详细]

    03-04 10-03 人民日报 分享
  • 一以贯之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上海发布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安徽提出今年要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家以上,甘肃开发建成全国法院首个营商环境信息平台……新春伊始,全国各地纷纷出台“硬核”举措,护航民营经济发展。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就一定能为[详细]

    02-27 15-02 人民日报 分享
  • 抓好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

    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要求,需要深刻认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阶段性特征以及面临环境条件的变化,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详细]

    02-27 14-02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