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谢增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保障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劳动保护、休息休假等方面的权益,是维护劳动者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题中之义和内在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以平台用工等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也快速发展,从业人员规模持续扩大。新就业形态在稳就业、保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劳动者权益保障上也面临新问题新挑战。走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必须与时俱进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切实维护好劳动者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不同于传统就业形态的劳动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具有更多的工作自主性、灵活性。例如,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选择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上具有较大自主性;同时,平台企业可以借助算法对劳动者的工作过程进行更为有效的指示、监督和考核。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既要守正,充分依据现有劳动法律制度,维护好劳动者在工资、工时、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各项基本权益;也要创新,积极拓展权益保障思路,在保护方式上采取新举措新办法,助力数字经济、平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比如,丰富法律工具箱,除了落实好相关劳动法规范,还应发挥好行政指导等柔性措施的作用,对尚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新就业形态,既规范其发展,又为其商业创新保留较大空间。进一步拓展权益保障方式。比如,对于不能建立劳动关系,无法适用工伤保险制度的劳动者,我国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平台企业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办理职业伤害保障时,采取按单计费、按月订单量申报缴费方式,不以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基数,促进解决职业伤害保障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推动立法、行政、司法协同发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覆盖劳动者各方面权益,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加强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协同配合,形成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强大合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立法、行政、司法等各方面作出科学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各项工作抓实落细。在立法上,全国人大常委会2021年修改安全生产法,将平台用工纳入调整范围,规定“平台经济等新兴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行业、领域的特点,建立健全并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履行本法和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安全生产义务”,为预防和减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提供法律依据。行政机关也积极行动,发布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推动平台企业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比如,202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共同制定了《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就落实公平就业制度、消除就业歧视,健全最低工资和支付保障制度,完善休息制度,推动行业明确劳动定员定额标准,科学确定劳动者工作量和劳动强度作出规定,推动补齐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短板。司法机关也通过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专题指导性案例等方式,为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认定提供了法律指引。
促进劳动法治和数字法治相得益彰。我国在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积极作为、勇于创新、取得成效,得到国际社会关注和肯定。但也要看到,新就业形态还在不断发展变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也要不断完善。有效规范新就业形态中不同的用工方式,关键是要把劳动法治和数字法治贯通起来、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多种法治手段,在劳动法治与数字法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中全方位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在劳动法治方面,以规范新就业形态劳动基准为重点,健全劳动法律法规,由国家进一步明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工资支付保障、工作时间、休息休假、集体协商等方面强制性的最低劳动条件标准,避免用工主体过分压低劳动条件、侵害劳动者权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依托平台企业提供服务,平台企业普遍使用算法对业务经营和劳动用工进行管理,处理大量劳动者数据。因此,还应聚焦算法滥用、劳动者个人数据保护等问题,合理确定政府机关、平台企业等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在数字法治方面筑起保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法治屏障。比如,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出台《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明确不得将“最严算法”作为考核要求,通过“算法取中”等方式,合理确定订单数量、在线率等考核要素,适当放宽配送时限,通过推动算法透明和公平,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享有更全面、更深入、更有效的权益保障。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牛乐耕
政府行为越规范,市场作用就越有效。多一份“无事不扰”的清醒,少一些“临时起意”的打扰,企业将有更多信心和精力逐浪弄潮。[详细]
从太空看粤港澳大湾区,其中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已经逐渐成长为“一座城”。2025年以来,经港珠澳大桥出入境客流持续快速增长,截至4月27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已突破1000万人次,比2024年提前25天。加快转型升级,书写更加精彩的内部协作故事、[详细]
深入学习《文选》,必须深刻理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意义,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高水平金融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详细]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进程的产物,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金融篇的重要内容,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以金融服务助力中国式现[详细]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找准病灶是前提,对症下药是关键。走好群众路线,关键是坚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群众得实惠。要围绕群众反映的住房、养老、就业、医疗等突出问题,把合理诉求一条条拎出来,推动问题一个个得到有效解决。要发扬钉钉子精神[详细]
价值观是一个思想文化体系的核心,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形成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和最大[详细]
“欲事立,须是心立。”政治上的坚定、作风的过硬来自思想的坚定。党员干部要从思想深处提高认识、转变作风,从思想上警醒起来,从标准上提高起来,以思想自觉促进行动自觉,切实增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坚定性,努力使思想作风更正一些、更纯一些。[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社区服务,提升服务功能。”社会的发展,最终落脚点是人。善于换位思考,更加重视“群众怎么想”,瞄准关切,勇于创新,我们的治理必将更有成效,也将更有力地托举每个人的幸福。[详细]
面对美方的多变易变、极限施压,我们没有关上谈判大门,但也不会心存侥幸,而是做好了应对冲击的各种准备。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我们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一定能够化危为机、行稳致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国经济是一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