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抓好存量、增量、质量

2025-05-19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陈 凌

  陈 凌

  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多措并举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效稳住经济基本盘”。这一重要要求,是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的重要着力点。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探讨如何更好有效稳住经济基本盘,为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凝心聚力。

  ——编者

  我国是个大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就业潜力很大、政策工具箱充足

  怎么看待当前就业形势?

  先看一组数据。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08万人,同比增加5万人,快于时序进度;而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则是5.3%,低于预期控制目标。一增一减,体现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再看一组对比。福建公布一季度职业供求状况分析,“快递员”“营销员”的需求缺口较大;而像“会计专业人员”等工种,市场登记缺口为负数,出现“供大于求”。一正一负,折射出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存在。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脉动,一头连着万家灯火。在不久前召开的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多措并举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效稳住经济基本盘”的重要要求。“稳就业”居首,意味着经济发展越是承压前行,越要千方百计稳住就业。

  就业向来被视为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增长,加强就业指导、做好供需适配,是一件大事。确保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收入保持稳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极为重要。让农村转移劳动力出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就业是根本。由此而言,稳定就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加强重点人群就业支持,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

  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为抓手,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不妨从存量、增量、质量这三个方面寻找破题思路。

  稳住存量,才能更好稳住就业大局。外贸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容量大、覆盖范围广。助其解决因外部不确定性导致的暂时性经营困难,能有效稳岗,减轻稳就业压力。像广东深圳发布“稳外贸十条”,既实施境外重点展会支持计划,真金白银资助展位费,又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兼顾当前和长远,稳住企业就能更好稳住就业岗位。及时研判风险点,统筹考虑企业纾困难点与发展堵点,综合运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社会保障等政策,并引导各项政策协同发力,这样的雪中送炭定能稳住就业基本盘。

  扩展增量,才能持续增加就业容量。新领域、新赛道的开辟,新工程、新项目的实施,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都会带来就业的增量,都是稳就业的重要抓手。“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显著,也创造管护需求,交通运输部提出,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5万个;重大工程加快实施,用工需求大,广东、贵州、云南等地加力推动以工代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快速发展,岗位需求旺盛,平台企业加大招聘力度……聚焦产业升级、扩大消费、重大项目建设等领域,持续挖潜,拓展新的就业增长点,有助于为劳动者广开就业门路。

  提高质量,才能让就业之路越走越宽。劳动者有就业意愿,企业有用工需求,如何破解“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并存的结构性矛盾?解答好这一问题,也是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一环。根据社会需要、产业需求、职业开发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完善培训项目设置,提高教育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度;推出全链条就业服务机制,形成衔接校内校外、助力成长成才的服务支撑……不断提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需要在完善供需对接机制上做文章、下功夫,以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为着力点,以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力促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

  就业稳则人心安,人心安则社会稳。我国是个大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就业潜力很大、政策工具箱充足。既增添底气、保持定力,也迎难而上、顶压前行,稳住存量、扩展增量、提升质量,全力应对外部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变化对就业的影响,必能以稳就业的暖心增强发展的信心。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做优增量与盘活存量

    增量里有效益,存量里有潜力。统筹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以做优增量来盘活存量、以盘活存量来做优增量,中国经济还将写下更多更精彩的发展故事。[详细]

    05-13 16-05 人民日报 分享
  • “快活三里”莫久留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不动摇、不松劲、不止步,迎难而上,攀登不止,必能翻越一座座山峰,赢得发展开阔地,开辟干事新境界。[详细]

    05-13 15-05 人民日报 分享
  •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关键共性技术供给,推动跨领域技术交叉融合创新。同时,充分发挥创新联合体和产业链链长带动作用,加快颠覆性技术突破并实现工程化、产业化,加快打造新兴产业集群,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详细]

    05-12 14-05 大众网 分享
  • 辩证看梯度,发展拓广度

    登高有“梯”,是梯度的梯,也是梯子的梯。这样的“梯”,需要我们携起手来搭好、搭牢,尤其是真正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助力市场容量进一步激活、各类要素高效集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详细]

    05-12 11-05 人民日报 分享
  • 表态不如表率

    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以说了就要干、定了就要办的务实作风,俯下身子,脚踏实地,率先垂范,既带着大家干,也做给大家看,努力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变成具体行动,干出实际效果。这种以身作则的力量,比任何慷慨激昂的动员讲话更能凝聚人心,更能汇聚起干部群众[详细]

    05-09 10-05 人民日报 分享
  • 大力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

    当前,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提高,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有能力引领人类生产力变革。我们要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应用创新,以更敏捷、更经济、更智能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和产品为全面推[详细]

    05-09 09-05 人民日报 分享
  • 把企业负担减到实处

    政府行为越规范,市场作用就越有效。多一份“无事不扰”的清醒,少一些“临时起意”的打扰,企业将有更多信心和精力逐浪弄潮。[详细]

    05-07 14-05 人民日报 分享
  • 在协同合作中推进转型升级

    从太空看粤港澳大湾区,其中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已经逐渐成长为“一座城”。2025年以来,经港珠澳大桥出入境客流持续快速增长,截至4月27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已突破1000万人次,比2024年提前25天。加快转型升级,书写更加精彩的内部协作故事、[详细]

    05-07 11-05 人民日报 分享
  • 坚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深入学习《文选》,必须深刻理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意义,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高水平金融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详细]

    05-06 16-05 人民日报 分享
  • 加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文化支撑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进程的产物,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金融篇的重要内容,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以金融服务助力中国式现[详细]

    05-06 16-05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