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既要入脑入心,更要见行见效。学习教育的成效,最终要靠工作成效来检验。本期大家谈,我们选刊3篇,与读者一起探讨,如何在学中思、查中改、改中进。
——编者
“无会日”更是“有为时”
范奕鸣
当前,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深入开展。不少地方出台规定,进一步精简会议数量、压缩会议时长,有的还推行“无会日”制度,让干部摆脱“会海”束缚。
“无会日”的意义,并不只是规定某一天不开会,还在于树立无事不开会,有事开短会的工作导向。过去,有的地方和部门存在“重开会轻落实”或“以会议落实会议”的倾向,让落实“悬在半空”。精简会议,就是为了让干部不再忙于赶场开会,而是聚焦在抓落实上,聚焦在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民生实事上。
会议精简了,腾出来的时间和精力必须用好。一来,精简意味着会议必须开得更有效率。与会人员要在会前做足功课,摸清情况,用更多时间做调查研究,在会上则重点讲问题、谈方法、找路径。二来,精简也意味着党员干部有更多时间精力深入一线、服务群众,必须真抓实干,认真听意见、解难题、促发展,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从这个意义上讲,“无会日”更是“有为时”。
(作者为安徽阜阳市太和县委办公室干部)
杜绝“重包装、轻实效”
段伟利
开展学习教育,查摆问题、集中整治是关键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应坚决杜绝“重包装、轻实效”的做法。
当前,在一些地方的整改中,存在避实就虚、避重就轻、避难就易等问题和不良倾向。
比如,有的台账多为容易解决的小问题,对复杂的矛盾、难啃的硬骨头,则尽量回避、不入账册;有的问题清单大而化之,整改举措缺乏可操作性;还有的验收主要看材料是否齐全、表格是否规范,整改落实只停留在材料中。
学习教育应始终聚焦问题、切实解决问题。对于复杂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必须敢于动真碰硬,不回避、不拖延,确保“入账”的都是真问题。验收销账,也必须坚持效果导向,坚决防止“材料过关”“表格销账”。短期能够解决的,要立行立改,一时难以解决的,要一抓到底,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
(作者为河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办公室干部)
营造“放手干”的氛围
刘昕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是具体的、现实的,对于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的我们而言,就体现在转化服务回归本质、一切向着“把论文变成生产力”去努力。过去“文山会海”占据大量精力,现在直奔企业问需求、送服务;领导干部带头跑高校、进实验室,和科研人员“板凳上聊转化”……作风的改变,带来的是服务的提质,增强的是转化的效能。
塑造优良作风,既需要在增强党性修养上绵绵用力,也离不开务实管用的制度举措。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例,依托“一线工作法”,我们走访科技型企业,建立“需求清单+责任清单”,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提供助力;精简报表材料,推广“线上+线下”融合服务,让科创企业和科研人员能更专注于创新;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成果转化中的难点痛点,多形式、多途径举办科技成果对接活动,提高了转化成功率。
制度既具有保障作用,也有推动作用。确保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应当从实际问题出发,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以检促改,进而推动建章立制。
转作风、改作风,为的是办实事、出实绩。既营造“放手干”的氛围,也破除“不敢干”的束缚,定能把作风建设新成效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
(作者为湖南长沙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干部)
责任编辑:牛乐耕
北京中轴线上的人文经济学实践,充分展现了文化遗产的生命力。让历史文化在时代浪潮中推陈出新,这是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必然要求。以创新为引领和驱动,不仅让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保护传承,也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魅力。[详细]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把热切的目光投向青年。关爱青年、礼赞青春,启迪青年、激扬青春。总书记深情地说:“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详细]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对金融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等,把我[详细]
着力铲除“差不多先生”的滋生土壤,不能仅靠个人自觉,更离不开制度的刚性约束。一方面,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工作质量、群众满意度等指标细化量化,建立起科学精准的“度量衡”,让“差不多”的工作在严格考核中无处遁形;另一方面,强化监督问责机制,对敷衍了事[详细]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用汗水、智慧乃至鲜血和生命,始终坚守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温那些优秀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汲取奋[详细]
教育是培养、造就人才的基础性工程。时代越是向前,人才的重要性就越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越加突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指出:“人才有一个供需关系的变化,教育要想在前头,赶在[详细]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长期性、复杂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刹住‘四风’作为巩固党心民心的重要途径,坚决防止产生‘疲劳综合征’,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歪风陋习要露头就打,对‘四风’隐形变异新动向要时刻防范,决不允许死灰复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详细]